9月24日,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在沈阳新世界博览馆召开。本届年会的主题为“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今年年会邀请了7位大会报告人,从国家政策、空间研究、经济形势、“一带一路”、全球化、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城市治理等方面探讨当前城市规划工作中面临的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孙施文作了题为《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与未来》的大会报告。
孙施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城乡规划作为社会实践,历史悠久,而城乡规划学科却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国际上通常把1909年作为城乡规划学科形成的标志年份,中国的城乡规划学科形成于1950年代。1956年城市规划专业正式招生,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前身“中国建筑学会城乡规划学术委员会”也于这一年成立。《城市规划学刊》前身《城乡规划资料汇编》创刊于1957年。
孙施文教授介绍了城乡规划学科构建的本土文化背景与知识传统,分析了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形成以及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演进,对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他指出,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特征为:
第一,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实践及其需要密切相关,发展过程中路径依赖明显;
第二,学科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国外为参照并不断引入其知识结构为基础,有学习就有选择;
第三,学科发展的实用性导向明确,学理基础及相关研究薄弱;
第四,学科及其知识体系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复合,再到内部分化和重新集结;
第五,学科发展的知识基础和重点呈现从建构和设计-研究-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六,知识体系和结构中的各类知识的融贯性较弱,拼贴特征明显。
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努力方向:
第一,规划是应用性学科,学科的学理基础应当是针对问题的知识运用,融贯各类知识付诸行动是关键;
第二,世界各国城乡规划体制不同,学科体系也各不相同,任何的借鉴和学习应当转换与整合;
第三,知识生产是学科发展的关键,中国问题、中国话语应明辨,普遍的学理逻辑和学术规范须遵守;
第四,规划学科的知识和成果输出(学科间、国家间)应当加强,这是规划学科提升和发展的基础工作;
第五,城市研究很重要,规划研究是根本,重视规划原理、制度建设、空间效应等的研究;
第六,强化规划实施评价的研究,这是规划内容、方法、研究、实施、制度等知识内容发展的重要途径。
欲了解专家更多精彩观点,敬请关注中国城市规划网的后续报道。
关注年会微博
关注学会微博
关注网站微信
关注手机WAP端
关注网站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