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风景园林规划>正文

2016 ASLA 通用设计类荣誉奖: 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

来源: 国外案例 发布时间:2017-02-22 17:05

案例图片

01新愿景 A New Vision.jpg
02  总平面图 Illustrative Site Plan.jpg
03 社区中心的公园 A Community Centric Park.jpg
04 更多的河流空间,更多的公园空间 More River, More Park.jpg
05 跨机构协作 Multi-Agency Collaboration.jpg
06 100%回收利用 100% RECYCLED.jpg
07 热带地区首创的土壤生物工程 Pioneering Soil Bioengineering in the Tropics.jpg
08 暴雨管理 Stormwater Management.jpg
09 与自然融合的设计 A Biophillic Design.jpg
10  迎接自然生态 Embracing Wildlife.jpg
11 水体日均净化量达到86万立方 8,640,000 Liters of Pond Water Cleansed Daily.jpg
12  水资产 Water As An Asset.jpg
13  曾经消失的水獭的回归 Once Extinct, Now A Resident.jpg
14  社区参与 Community Participation.jpg
15  成为旅游热点的公园 A Destination Park.jpg

案例详情

    项目陈述  PROJECT STATEMENT

    通过热带景观设施,碧山宏茂桥公园展示了一种新的热带城市水文景观处理方式,这种方式同时满足了新加坡水独立供给与洪水暴涨治理的双重要求,同时在紧凑的城市中创造出了河岸生态系统。再开发之前,加冷河的混凝土身躯将公园和生活社区清晰的分割开来,这种状态亟待改善。设计团队与公园和水利部门考虑重新使用传统方法来最大化满足土地,经济和人文需求。这种拆除运河混凝土沟渠,修复自然河道的大胆举措,不仅使其花费比运河改造设计减少了15%,同时还增大了容量,使其超过了目标承载能力。同时河流也成为公园的一部分,增加了社区对城市水系统的亲和力。

    Bishan-Ang Mo Kio Park provides a new model for tropical urban hydrology through the instrument of landscape infrastructure, addressing Singapore's dual need for water supply independence and flash flood management while creating access to a thriving riverine ecology within the dense city. Prior to redevelopment, Kallang River was a clear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park and community as a straight fenced concrete canal in dire need of an upgrade. The design team worked together with the park and water authorities to rethink traditional infrastructural approaches in order to maximise land, 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The brave move to break the canal and restore the river exceeded the targeted carrying capacity while costing 15% less than the redesigned concrete canal. Simple, yet highly engineered, this blurred line between park and river has transformed the community's pragmatic perception of urban water systems to a relationship that is proud and close to nature.

    项目说明 PROJECT NARRATIVE

    主角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新加坡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与城市化,这一时期城市中大量修建混凝土排水与运河系统以防患大范围的洪水。加冷河水道的几处关键位置被建设为混凝土沟渠,使得雨季时水可以快速排出。作为新加坡最长的一条河流,10km长的加冷河贯穿中心岛,从皮尔斯水库流向滨海水库,是城市供水体统的一部分。

    碧山宏茂桥公园是新加坡最受欢迎的中心地带公园之一。建于1988年的公园最初是为了在碧山居住新区与宏茂桥区之间形成绿色缓冲带,并提供一定的休闲娱乐空间。然而,排水管道犹如一条粗线,将公园明显的分割开来。

    2006年新加坡国家水务局(PUB)发起了一项“活力,美丽,清洁”水计划项目,提倡改善国家水体,在满足给排水功能的同时,创造出供社区娱乐休闲的活力空间,促进社区融合。碧山宏茂桥公园空间急需升级整合,然而提升运河供给与防汛能力又将进一步分离公园空间,然而新的方案设计整合了这两个看似相反的要求。这也是新加坡首次提出拆除加冷河的混凝土沟渠恢复自然河道。

    设计方案基于河漫滩的概念,当水量小时,露出宽广的河岸,为人们营造出一个可供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当因暴雨水量上涨时,临近河水的公园用地可加宽河道,使水顺流而下。这一概念确保了足够的公园用地,创造出更多交流空间。重新设计的河道断面使河道通过洪水的最大宽度从原来的17-24m拓宽到现在的几乎100m,将对河水的运输能力提升了近40%。

    付诸实践

    加冷河的修复工程于2009年10月份启动,要在新河道施工的同时确保河流系统仍能正常运行。一维和二维的水力学模型研究确保了团队能够预测水道,建设更稳固和更多变的河流。传统的土壤生物工程技术也用于加固新河岸,以作为对计算机技术的补充。12种热带新技术在公园内测试,以开发新技术和平息质疑。结果证明,模型应该根据植物生长密度,土壤条件,坡度以及植物根强度进行调整。最后,设计师和客户对建设团队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帮助他们将第一稿草图最终建设成型。

    活力十足的滨河公园

    改造后的河道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如同自然河流般拥有着多样化的流动形式与流速,塑造出极为宝贵、自然而又多元化的栖息地,为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而泛滥平原的设计为新加坡城市环境中创造了一种新型高质量公共空间,无论是跨越河流的三座新建桥梁,顺着河道延伸的台地状滨河走廊,滨水平台,供人横渡河道的踏石,抑或是引用干净河水的戏水广场,种种设计都拉进了人与河流的距离。而在这种亲密的接触中人们所体验到的自然韵律与美也进一步树立了人们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此外,公园中还新建了两个游戏场地,两个餐厅,厕所以及用旧河道回收混凝土块建造而成的地标性观景台 - “回收山地”。这个充满活力,全年无休的公园俨然已成为了当地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在广场上练习太极,孩子们在运动场地中追逐比赛,而两两相依的情侣则在长凳或隐秘的角落中共度时光。

    生态多样性

    景观设计团队并没有刻意将野生物种引入公园,然而自从恢复河流的自然化后,公园内的物种多样性增长了30%, 迄今,已有66种野生花卉,59种鸟类与22种蜻蜓在此安家落户。

    由于新加坡位于拥有50余种迁徙候鸟的亚洲-大洋洲候鸟迁徙路线之内,这也使得公园成为了观赏候鸟的最佳场所。而包括源自非洲的黑臀巧织雀,印尼雨林的点斑林鸮以及安曼群岛的长尾鹦鹉在内的“访客”已带给了人们无数惊喜。

    在2015年,水獭一家五口在此安家落户,迅速得到了周边社区与当地媒体的关注。在此之前,水獭仅在沿海地区生活,而它们的出现证明了河流自然化的实现与成功。如今,随着5位新成员的加入,这个家族正在茁壮成长之中。

    河流恢复设计创造了各种各样的微型栖息地,不仅增加了生态多样性,同时也提升了公园内生态物种的弹性,提高了其长期存活的能力。热带雨林气候带中生存着极为丰富的植被群落,而公园所处区域毗邻仅次于亚马逊、拥有全球第二多物种的马来群岛地区,其生态多样性的潜力也是无可比拟的。

    安全性

    野生与自然的状况并不意味着危险,事实上,如果发生严重的洪水,河水水位缓慢上升,游客有充足的时间从水边转移到高处,这也表明新系统更为安全。加冷河还安装了一个包括河水水位感应器、警告灯、报警器以及广播组成的综合监视报警系统以确保在暴雨和水位上涨之前向公众发出警报。

    共同努力实现多个目标

    在公园还未完全建成之前,就出现了“自我管理”的现象,居民开始注意公园的清洁和他人的安全。如今,自发组建的小组定期开会,而学校也不时组织学生对公园进行实地考察。所有的这些现象都体现出了公众对河岸公园态度的转变并产生了主人公意识。

    当城市开启综合水管理系统时,就意味着各机构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面临着重新划分的挑战。但这并不会让局面混乱,反而会因不同机构之间的交流产生出许多新观点。以往,公园由国家公园局管理,排水河道由PUB管理。而两个部分的合作,给社区带来了多项益处。虽然说服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层面到儿童艺术、教育培训班的利益相关者和吸引每一领域的专家增加了重重困难,但最终团队的愿景得以实现。许多下游项目借鉴了这种工作模式,催化了许多类似的机构之间的合作。

    这个项目采用的是局部之和大于整体的方法。碧山宏茂桥公园不仅仅是公园,加冷河也不仅仅是一条排水沟渠,两者相互依存,是社会和生态的基础设施。碧山宏茂桥公园是公园与水资源、洪水管控、生物多样化、娱乐的巧妙结合,与此同时增进了人与水的情感联系,增加了公民对水资源的责任感,是城市公园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的优秀案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