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热点案例>城镇体系规划>正文

三亚市育才镇总体规划(2011-2020)

来源: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单位案例 发布时间:2018-03-26 11:01

案例详情

项目亮点

1:策略一:旅游主导、全域统筹

2:策略二:聚散结合、优先发展镇区

3:策略三:塑造镇区特色,建设风情小镇

4:策略四:指导村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项 目 概 况

育才镇位于三亚市中北部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93%,被誉为“三亚之肺”,是三亚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

育才镇成立于2006年9月,是三亚市最年轻的建制镇。全镇总面积约315平方公里,下辖10个村委会,总人口约3万人,其中95%为黎族。

育才镇 特点

1.生态保育的责任重大

育才镇拥有三亚市最高的森林覆盖率(93%)和规模最大的水库(大隆水库),是三亚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三亚市政府将生态保育作为育才镇的首要任务。

2.综合发展水平低

育才镇是三亚唯一的没有海岸线的内陆镇。

在全市六个镇中,育才镇经济总量最小,农民人均纯收入最低(全市平均水平的一半)。

育才镇还是三亚唯一的纯农业镇,农业对地方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93%。

3.资源开发的市场动力日益增强

三亚滨海的土地资源即将消耗殆尽,育才广阔的山区腹地已成为开发商觊觎的对象。

滨海模式向山区渗透复制,对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规划的突破点

1.策略一:旅游主导、全域统筹

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确定镇域空间管制要素和管制要求,确保生态本底不被破坏、优质资源不被低效利用。

遵循三亚总体规划全域统筹发展思路,采取“两业推进、以旅促农”的产业发展策略。

深入挖掘镇域自然、旅游、人文、农业等现状资源要素,以三亚“指状生长、山海相连”的空间结构为背景,采取“聚散结合、点式低冲击”的空间发展模式,确定适应山区腹地保护与发展需要的特色镇域空间结构。

统筹镇域及周边地区资源的旅游业发展架构:

根据资源特色不同,分为五大主题片区:文化风情度假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产业农庄创新区、健康运动体验区和热带森林休闲区。

根据空间管制要求,结合资源分布合理安排生态农业、民俗文化、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等特色旅游项目。

构建车行、自行车、步行、漂流等多种方式的游线系统,提供多元体验。

配套游客中心、酒店、汽车营地、服务站等完备的旅游服务设施系统。

2.策略二:聚散结合、优先发展镇区

培育壮大镇区,带动全镇和周边地区发展

集中有限的资源(土地指标、基础设施投资、招商项目等),优先发展镇区,发挥规模效应,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人口,形成城镇化的良性循环。

育才镇区的整体形象应为黎苗特色浓郁的山地风情旅游小镇。

镇区两侧山体环绕,一条小河从镇区蜿蜒穿过,山水格局非常优美,具备塑造山地风情小镇的自然条件。

3.策略三:塑造镇区特色,建设风情小镇

场地重要设计要素:

道路:S314省道,横向联系道路;

周边山体制高点,视线视廊;

穿过镇区的水系,滨水生态景观;

周边田园景观;

空间布局原则

显山、亲水、传文、宜人

将镇区周边山地景观与城镇建设有机融合,大山为景、小山为园;

改善自然水系、沟塘等的可达性,打造滨水空间,构建亲水的人居环境;

通过建筑风貌、开敞空间、环境景观等手段,传承育才镇的黎苗文化和农垦传统,形成独具特色的城镇风貌;

空间结构:一带一心三片

一带:沿原314省道镇区段构成的综合服务带;

一心:由镇政府、医院、公园等构成的城镇服务核心;

三片:由水系、公园等绿色廊道划分出的三个城镇片区。

4.策略四:指导村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谋出路、塑特色”是下一步农村发展的重点

寻找出路-产业引导:依托村庄资源特色,通过旅游进一步带动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确立途径-社区营造:明确外力推动和内力生长相结合的社区营造途径,通过政府引导、教育培训,市场参与、招商引资,发动农民的积极性,自发、自主建设村庄。

制定标准-村庄整治:制定村庄建设整治标准、为乡村建设提供管控依据

从村庄整体风貌、公共空间、道路、市政、建筑等方面提出指引要求,并为村民提供住房自建导则,指导屋顶、门窗、墙体、庭院绿化等方面的地域特色营造。

育才小城镇的总体规划

——不能简单照搬三亚滨海地区的建设经验

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有效引导和管控旅游开发项目,以解决民生和塑造特色为重点,探索三亚山区腹地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实 施 效 果

规划编制人员:

李 荣、缪杨兵、范嗣斌、冯 雷、闵希莹、陈 岩、祁祖尧、朱 莉、李 婧、张春洋、杨 亮、李晓晖、王开茂

评审意见:

1.规划强调了滨海山区的特点,与周边形成差异性发展,定位准确

2.针对性提出了规划目标和要求,在传统乡镇总体规划体系的基础上,加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建设引导内容,在建筑、空间肌理、植物景观、旅游风貌、市政基础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内容。

3.规划突出了当地独特的山地文化,农业文化特色

4.缺少对当地独特风貌特征的发掘

5.对于低密度的开发模式在用地紧张较紧张的地区是否能节约用地函待考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