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中国城市规划网>资源>政策法规>政策解读> 正文

城中村改造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2023-08-01 08:53 来源:南方日报

在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下,21个超大特大城市将率先启动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近日,广州多位城市更新领域专家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月21日,《关于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后,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为村改工作定调,一时间让“城中村改造”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

今年,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亦早已制定本地的新一轮城中村改造计划。随着各路资本的信心和动力被激活,一个规模或达万亿级的市场势必将重新敞开。

作为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城中村改造下一步到底应该如何积极稳步推进才能共创多赢局面?下面来听听5位专家的见解和预判。

1.png

田光明  广东省三旧改造协会秘书长

要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破题

《意见》极大地激发业界下一步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城中村改造的信心和动力。首先,给当前市场形势下的城中村改造释放出积极强劲信号。近两年来,整个存量开发、城市更新市场明显进入疲软期,珠三角很多旧村改造项目处于停滞状态,项目推动左右为难。从国家层面出台文件加以推进可谓正当其时。

其次,《意见》提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表明中央对当前各地推动城中村改造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充分利用市场和政府“两只手”来解决当前城中村改造中面临的“审批慢、拆迁难、融资难、资金平衡难”等一系列问题。

最后,与城中村改造相应的配套支持政策将会陆续出台。当前城中村改造实施过程中,各地在融资、税收、规划指标限制、历史遗留、供地方式等关键环节的政策支撑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和突破,预计接下来相关部门将会陆续按照《意见》出台相应配套支撑政策和措施。

2.png

王世福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

城中村改造是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超大城市(Megacities)是异质性、多样性最显著的社会经济综合体,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如今超大城市处于“高原”的高度,但在韧性以及安全方面,超大城市已经出现边际递减的现象。中国的城中村是具有经济活力的高密度社会空间,是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和城市更新的必选项。

城中村与超大城市都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受益者,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辩证地看待。在城中村综合改造与超大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既需要遵循中国城镇化自身的规律,也需要注重协商共治的方法路径。既需要高屋建瓴的思想与计划,也需要脚踏实地的落实与行动。受疫情以及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广州的城中村建设与改造一再搁置,亟待重启,形势严峻。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具有很高的关注价值,兼具理论与实践意义。

3.png

胡  刚  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

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创造价值多赢局面

此次针对21个超大特大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的意见,对下一步的工作无疑会起到提速推进作用,在改善城市面貌和环境、推动社会治理的同时,也将提高城市居住水平、拉动内需和消费。

广州作为全国一线的超大城市,城中村改造已经搞了十几年。从事过这项工作的人都知道这是块“硬骨头”,由于牵涉利益复杂,往往改造周期比较长。中间难免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从这个意见的出台,虽然可以看出国家推动城中村改造的决心很大、目标明确、措施有力,但也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改造重启后,各类新矛盾、新问题也将接踵而来,不可能一下推进太快。要一次性地系统解决困扰城中村发展的环境、卫生、消防、治安、教育、文化以及经济等各种历史问题,既要有长远规划,也要做好“打硬仗”和“持久战”的准备。

各地方不能幻想靠一个政府文件就可以一夜之间解决所有难题。这次新政提出来许多意见和措施,都需要各地因城施策去细化去落实,要根据不同城市、不同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制定不同的“打法”,特别要提升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来应对这项工作,不能机械地照搬文件,更不可搞成运动式改造,要尽量按照客观规律和满足人民群众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需要来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实现各项工作目标,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创造一个价值多赢的局面。广州当前提出了很高的工作目标,这次国家层面出台了相关文件,显然是一次很好的机会,通过城中村改造的加速,可以更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4.png

李宇嘉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将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对接起来

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城中村改造,能够将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对接起来,将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对接起来,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新市民年轻人和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特别是在城中村。而城中村又是这些城市发展最薄弱,短板弱项最突出的区域。通过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不仅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能真正地释放消费潜力和内需。

新时期的城中村改造绝对不是大拆大建,而是“留改拆增”,以保留利用为主,根据实体经济和居民企业的需求,部分改变功能。拆除的比例主要是危房和公共短板确实特别严重的地方,同时还要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新时期的城中村改造也不是房地产主导,而是要突出公益性,主要是解决公共短板缺失严重,提升居民居住质量,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保留“低成本、区位优”的租住和居住空间,保留城中村原有的、烟火气浓厚的生活气息,留住小修小补,保留原有产业业态,适当提升和发展创意文化、消费、物流等新产业,提升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降低生产生活的空间成本。

新时期的城中村改造不是开发商主导,而是由地方功能性国企主导,以保障改造的公共属性,避免房地产化。同时还要吸引多方社会资金进入,鼓励多方投资主体以经营性收入(而不是房地产销售收入)包括停车场、临街商铺、饭店食堂等,弥补和覆盖改造成本。房地产销售收入并不占主导,只是其中一部分。城中村改造和商品房开发完全不同,后者可以推行高周转,一个模式打到底。城中村改造必须坚持一村一策。此次指导意见还强调了,要加强对公共服务短板缺失严重,民生诉求比较强烈的城中村优先改造。因此就需要加强城市体检先行,找出哪些是最迫切需要改造的,同步加强专项规划和计划的编制。

5.png

陈晓红  珠光城市更新集团总经济师

推进城中村改造,可充分激发民企潜力

《意见》从战略发展的层面和维度对城中村改造进行了积极定义,精准对口城市更新中土地资源整合、资金筹措等“难点、痛点”问题,提出积极的支持措施。此外,《意见》还提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这是对民企积极参与城中村改造成效的认可。

民企灵活性强,对市场方向更敏感,能快速有效地抓住机会。将民企纳入整体规划,以多方共担的模式进行城中村改造更为科学,能充分激发其潜力,让项目规划更符合未来生活需求,并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保障居民利益。但在推进旧改工作过程中,应保障好民企相关权益,确保其公平、平等地参与;保障原住居民合法利益,确保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作为广州市最早参与城市更新的企业之一,珠光一直精耕旧改领域,如今改造项目已超20个。位于广州城市中轴线与珠江交汇之处的沥滘项目是我们当前的“头号工程”,未来将打造成全新的城市形象地标、生态地标与文化地标,成为大湾区的名片项目。

结合《意见》“成熟一个、推一个、做成一个”的精神,今后我们会集中优质资源扎根沥滘项目,并坚持稳进提质的工作步调,进行优质旧改资源的筛选和储备、转化,我们会用绣花功夫的精神、果敢和魄力,沉浸式把关项目一线业务,实实在在地破解当下旧村改造实践中的各项瓶颈问题,解锁新局面。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最新更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