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第四次浪潮”—有人如此形容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热。
热建设—智慧城市热潮来袭
2008年,国家提出打造智慧城市概念,各地掀起新一轮城市化重点工程的建设。智慧城市被视为升级政府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公共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全国各地城市纷纷出台智慧城市规划方案,斥巨资力推智慧城市建设。
作为2012年1月首批入选国家智慧城市的万宁,智慧城市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
2013年9月16日,海南省万宁市智慧旅游产业联盟宣告成立。这是万宁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通过万宁市旅游局了解到,首批16家万宁旅游企业本着“集约、低碳、生态、智慧、共赢”等理念签署加盟协议,通过“智慧旅游在线”营销,推行规模定制化的智慧旅游商业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扩大信息化消费,打造旅游合作新平台,提升万宁旅游业综合竞争能力。
在“智慧城市”热潮背后,是巨额投入。有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将拉动1万亿元规模的设备投资。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万宁市兴隆镇工业路、迎宾大道两条路段看到,沿路路灯崭新而明亮。据了解,两条路段150盏灯的每一个开关都可以实现数据控制,进行电流、电压分析,故障监测,可以节能30%,兴隆旅游的“智慧照明”已经投入使用。“万宁创建智慧城市要以智慧旅游为推手,通过免费WIFI,智慧照明,健康小屋等项目让老百姓切身体验和感受。”万宁市智慧城市创建办公室解决方案架构师孙彤说道。
烫问题—资金支持很关键
任何一项建设都离不开资金支持,根据目前预算,万宁建设智慧城市达到预期的目标,至少需要上百亿元的投资。巨额资金从哪里来?万宁如何筹措这些资金呢?不仅仅是万宁需要思考的问题。
武汉市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中显示,其建设总投资将超过817亿元,未来8年需要带动11200亿元的产业增加值。山东烟台去年8月对智慧城市长期发展规划方案进行公开招标,将重点推进列入导向计划的总投资1100亿元的360个技改项目,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这些智慧城市建设同样面临融资这个最现实的问题。
国家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投融资管理分联盟筹备组副组长韩伟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智慧城市创建上,国家开发银行已与该联盟签订《“十二五”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商定在“十二五”时期后3年提供不低于800亿元的投融资,各地都在积极地争取该发展基金。但获得该基金并非易事,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解决最近几年地方政府性债务集中支付的问题。
据审计署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6月底,全国各级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20.70万亿元人民币。考虑或有债务后,全国各级政府债务约30.28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7.9万亿元。如不严加控制,政府性债务势必会引发严峻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与此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的投资规模也日趋庞大。2008年智慧城市概念出现之初,专家估计全国年建设规模约为2000亿元。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在这种情况下,智慧城市建设仅融资一项就着实考验城市发展的智慧。
智慧城市的资金问题也得到了银行的关注。今年4月22日,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与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签署《江苏省智慧城市建设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19个入围智慧城市的166个重点建设项目为试点,总投资600亿元,融资需求420亿元。国开行江苏分行将为上述项目提供专项融资规划服务,并统一纳入该行规划项目库予以重点培育,待条件成熟融资推动实施。
浦发银行(600000,股吧)投资银行部也于近日宣布推出“智慧城市”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细分市场之后定向发力。“比如有城市要建造地下管廊,原本由市政建设的拨款来做,我们设计的方案中是通过成立一家地下管廊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把管廊建设视为一个物业管理,收取一次性租用的费用,以及定期收取保养维护费。这就会产生稳定的现金流,”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总经理杨斌这样向媒体介绍该方案。
地方政府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与银行积极参与,摸索出以上可行的路子,可以为各智慧城市的资金来源提供一种途径。
事实上,“智慧城市”主要由各地政府推动,资金来源主要程度上仍是以各级政府财政承担,或者间接由政府买单。而对于某些地方政府资金紧张而导致相关项目达不到预期的情况,如何保证后续资金能持续跟进,这将考验政府对项目的运营能力。山东省济宁市住建局一位工作人员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如果企业为政府做好整个城市的智能交通系统后,政府就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为用户提供路况信息、路线选择等有偿服务,以解决后期的系统维护费,甚至将资金投入到其他项目。”
冷思考—智慧不应瞎指挥
然而,在全国推行“智慧城市”的住建部,却开始为中国“智慧城市”热潮“泼冷水”。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2012年7月19日第一届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上提出:“智慧城镇建设是对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创新探索,不解决现实问题的智慧城市方案是”白智慧“,不应用智慧技术的城市建设可能是”瞎建设“。
“智慧城市让我们走了一个极大的弯路。”今年1月11日,仇保兴副部长出席有关智慧城市建设论坛时这样说道。他同时指出:“智慧城市”概念进中国后,多位专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大于预期期望。真正的“智慧城市”会经历漫长的城市建设过程,而全国大多数城市是在短期内快速变大的,前期规划就以经济发展为着力点,因此很难真正“智慧”起来。”
一直关注万宁智慧城市建设的海南省住建厅建筑节能科技处处长吴薇表示了她的担忧: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期,部分问题还需要破解。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存在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现象。大有出现“千城一面”的倾向。万宁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万宁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已经有意识地在规避这些问题。兴隆旅游区既有南洋文化,又融合海南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现在更有渐成趋势的候鸟文化。这些独特性,有助于万宁破解这一困局。万宁注重开发当地融合的文化,从建筑到美食都树立独特风情的做法,倒可以给别的地方提供参考。
其次,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信息共享仍需打破制度性障碍。实现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牵扯到政府的诸多“闭路运行”部门,牵扯到运行效率和如何打破各行业与部门之间的壁垒。
最后一点是令人担忧的信息安全管理。智慧城市以海量信息运作与创新理念为核心,包括“隐私”问题、“可信度”问题、“防伪”问题等。因此其信息、网络乃至应用终端的安全问题比一般互联网的信息安全要求更高,其挑战会更多,随之其相应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
国家信息化中心信息研究院主任张新红曾经说过:“地方政府附加在”智慧城市“概念上的,有的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心态作祟。只有真正站在”智慧“的高度上,才能让”智慧城市“在市民心里”智慧“起来。”而在现实中,有人以为智慧城市能解决城市发展的所有问题。但常常是旧问题没解决,新问题还增加了。在记者的多地采访了解中,发现在一些城市,新的重复建设仍在继续进行,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依旧互不连通。
智慧城市只是城市发展的一种途径,政府主导并不是万能的。着眼于解决目前的经济发展问题,更要以发展民生为根本,立足于此,“智慧城市”建设才不会出现“瞎指挥”,更不会有“白智慧”。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