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
中国经济报告:你认为,具体而言,应如何明确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等重大问题?
肖金成:我认为三地的产业应该对接互补。北京肩负首都功能,除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首都功能外,其余的都可以转移出去。北京的产业结构要升级,比如说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商贸、旅游等,工业和物流应该转移到天津和河北。天津市发展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国际航运和国际物流。制造业、能源、原材料、物流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应主要在河北发展。
比如说北京第二机场。建一个机场,可以吸引大量产业和人口。我认为,航空服务业、制造业、物流业等就应该在河北发展,在北京发展这些产业,只会使环境受到更大影响、交通更加拥堵。把这些放在河北,对北京交通、环境问题的缓解有好处。第二机场的空间布局应该重新考虑。
中国经济报告:三地产业发展链条如何配置和衔接为佳?产业如何对接,避免同构性、同质化发展?
肖金成:河北产业发展滞后,只能发展钢铁、煤炭这种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如果不发展这些产业,河北能搞什么呢?汽车产业、高科技产业都在京津,现代制造业、石化产业也在京津,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的产业结构一定是低端的、高耗能的。京津也有一些类似的产业,比如天津有钢铁、石化,北京有石化、水泥,所以,今后一定要做好产业调整。
通过产业对接,延伸产业链条。比如汽车产业,它的链条很长,今后三地可以这样发展汽车产业:总装在天津,发动机可能在保定,轮胎可能在衡水的一个镇,沧州某镇可以造汽车玻璃??这样,产业链条延长了,周边经济就能发展起来。
保定能成为“首都副中心”吗
中国经济报告:一些媒体关于保定有可能成为北京“政治副中心”的报道引发热炒,且已哄抬起了房价。保定到底有无可能做所谓“首都副中心”呢?
肖金成:保定可以承接一些科研机构或是高校。但是,我对此并不乐观。其一,取决于这些机构主观上是否愿意转移;其二,动迁成本由谁来承担;其三,转移出这些机构后是否一定会减少北京的压力,减压效果到底如何,还很难说。因为,北京的问题不在于已经在北京的这些机构,而是产业和人口不断向北京涌入的问题。因此,可行的做法是控制增量,调整存量。存量的调整应主要放在工业上。保定及河北其他城市可主要承接继续涌向京津的产业和人口。
当然,从城市群一体化的角度来看,企业总部更适合在天津或是石家庄这些城市。
当前,我们必须从更大的空间考虑北京功能疏散的问题,因此,要在北京和廊坊、承德、张家口之间尽可能控制建设,以防又一张“大饼”出现。如果从北京继续向这些地方“摊大饼”,会导致更大的生态灾难。如果从空间合理化来考虑,要跳到首都经济圈外,在更广阔纵深的空间来布局。
我最担忧的就是城市连绵区的出现,几百公里连绵不断都是产业和人口,都是钢筋水泥的丛林。因此,我一直呼吁,北京到廊坊甚至北京到亦庄之间要尽量控制建设,留出生态空间。可以在廊坊与武清之间搞建设,崛起一个规模较大的城市。同样的,在武清与天津市之间,天津市与滨海新区之间也要控制建设,不能连接起来。
“河北沿海经济带”亟需集体发力。河北沿海地区包括秦皇岛、唐山、沧州三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3.57 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海域面积0.7万平方公里。其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嵌天津滨海新区,南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促进京津冀及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河北应以沿海经济带的迅速发展带动腹地发展,借力京津,使其成为整个河北经济发展的蓝色引擎。
河北中南部是京津冀倾斜的一角,既难以接受京津的辐射与带动,中心城市的规模与实力又不足以辐射带动这一地区。应加快石家庄、邯郸、衡水三市的发展,扩大规模,提高质量,改变由北向南递次倾斜的空间形态。
总之,城市群之间要形成点状或网格状布局,要留出生态空间,要“透气”;千万不要单中心拓展,一层一层“摊大饼”。
4/5 | < | 1 | 2 | 3 | 4 | 5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