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动我国城市群健康发展的建议
1、以国家区域规划中期评估为抓手,变革“以GDP论英雄”的发展观,探索建立城市群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城市群由于人口空间体量大、发展过程影响大、示范和辐射作用强,应当对此先行进行探索和实践。
2014年,与城市群相关的国家区域规划大都到了实施的中期阶段,建议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科学的城市群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迅速启动中期评估,重点是摒弃“以GDP为指挥棒”、“摊大饼”式的“跑马圈地”、大投入拉动财政收入的粗放建设模式。要靠制度的约束来开启注重效率、内涵和质量的时代,以加强内部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增长方式为主要手段,从布局、规划、管理、修编各环节入手,推动出台相关政策和体制机制,克服内涵简单和形态粗放的发展模式,尽快地缩小与西方城市群的差距。
2、构建协调协同发展机制,解决城市群层级体系混乱和一体化内生动力缺乏问题
城市化主要有“单体式”和“城市群”两种模式。前者“单打独斗”“以邻为壑”,造成区域内资源、资金和人才的巨大浪费和低效配置。后者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合理的城市分工和层级体系,促进都市、城市、乡镇、农村的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群的主要问题不是数量不够,而是质量不高,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级体系混乱和一体化内生动力缺乏,与真正意义的城市群“貌合神离”。
建议通过自上而下的机制体制改革,合理划定城市群的层级体系与边界,以理顺城市层级间的资源配置关系、建立合理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为中心,构建符合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协调协同发展机制,把“浅表合作”延伸到实质性合作的新阶段。
3、建设“宜居城市群”,解决城市经济、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冲突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从5118.2亿元提高到8947.6亿元,增长了74.8%;虚拟治理成本从2874.4亿元提高到5043.1亿元,增长了75.4%。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为3%左右。
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对此负有主要责任。建议提出“宜居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目标,把环保与经济、生态与人口放在同等甚至更高更重要的位置,并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框架下,研究和制定“宜居城市群标准体系”,替代“唯GDP”的考核标准,以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监管为“铁手腕”,推动城市群绿色发展,并要求城市群内的各城市联防联控、通力合作。
4、以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为核心,实施文化城市群战略,努力让城市生活更有价值和意义
城市群主要有两种发展方式,一是传统的主要以经济、交通和人口作为测评指标的“经济型城市群”,二是新出现的主要以生态、文化和生活质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文化型城市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要走的是一条经济型城市群发展道路,尽管各城市群的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城市病”也日趋严重,发展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群发展不只是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也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城市的本质是文化,文化城市群代表了城市群发展的更高形态。
建议依托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和文化强国两大国家战略,将“文化城市群”作为落实“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的顶层设计和核心框架,转变以工业化、现代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模式,大力培育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关系和协同发展机制,以便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化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综合性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在不断探索中走出城市群全面协调发展的新路。
(执笔人:刘士林、刘新静、张懿玮、于炜、盛蓉)
6/6 | < | 1 | 2 | 3 | 4 | 5 | 6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