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4日讯 (记者 齐慧)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切实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为目标,从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法规标准、创新管理制度、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提出了有关政策举措,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服务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是如何编制的?又有何特点?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小明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自1969年北京开通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用不到5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发达国家150年的发展历程。”刘小明说,截至2017年底,全国内地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共33个,开通线路150多条,运营里程超过45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初步统计2017年完成客运量185.3亿人次,同比增长14.8%。城市轨道交通在引领和支撑城市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出行、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大城市人民群众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
按照《“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预计达到6000公里。随着我国开通运营城市不断增多、新增运营里程迅速增加以及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压力和挑战也日益加大,在管理体制机制、法规标准体系、规划建设与运营衔接、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刘小明表示,为做好《意见》起草工作,交通运输部成立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调研组,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3月,组织有关科研机构、运营单位、行业协会等多方力量,对当时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的29个城市进行了全面调研,深入了解运营现状、认真剖析问题、听取政策诉求。同时,组织力量广泛收集整理相关行业以及伦敦、纽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此基础上,起草形成了《意见》初稿。期间,多次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有关省份和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运营单位等各方意见建议,并就有关问题多次与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监总局等部门协调沟通。
刘小明表示,《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统筹协调、改革创新,预防为先、防处并举,属地管理、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各环节着手,重点围绕构建综合治理体系、有序统筹规划建设运营、加强运营安全管理、强化公共安全防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保障措施等方面,明确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的顶层设计和重点举措。
当前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环节对运营需求考虑不足,随着新线建设和客流激增,空间狭小、设施设备用地预留不足、换乘通道条件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增加了后期运营风险。“如北京路网高峰时期有96座车站实施常态化限流,占全部车站的25%;上海常态限流车站也有50座左右,占15%。”刘小明说,为此《意见》要求,要树立“规划建设为运营、运营服务为乘客”的理念,将安全和服务要求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准确把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合理确定制式和建设时序,量力而行、有序发展。涉及公共安全方面的设施设备和场地、用房等,要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部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文件中设置运营服务专篇和公共安全专篇,发展改革、规划等部门在审批时要以书面形式听取同级交通运输部门、公安机关意见。加强建设与运营交接管理,严格执行竣工验收、运营前安全评估等程序。规范保护区管理,运营期间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有关作业要按程序征求运营单位同意后方可办理相关许可手续。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在技术管理、行车组织、调度指挥、维护维修、事故调查、运营服务等方面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对于日常安全故障处置和分析、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风险管控等也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和措施。设施设备方面,存在型式不一、品牌繁杂,兼容性、系统性不强,系统运行不稳定、新线与老线之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等问题,给使用、管理和维护带来风险隐患。为此,刘小明表示,《意见》提出完善运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第三方评估制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建立健全行业运营服务指标体系和统计分析制度、服务质量考评制度。制定关键设施设备运营准入技术条件,推动产品定型,建立质量公开和追溯机制,加强全面质量监管。
针对当前部分新开通城市从业人员缺乏经验、技能素质不高等问题,《意见》提出,完善从业人员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分类和职业标准体系、职业技能鉴定机制,完善列车驾驶员职业准入制度,规范和强化行车值班员、行车调度员等重点岗位职业水平评价,建立从业人员服务质量不良记录名单制度。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进入网络化运营,运营突发事件影响范围从单线向全网扩散,产生“蝴蝶效应”,“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信息传递、决策时效、联动协同、应急队伍及物资调度等方面带来了新挑战、新要求。另外,一些城市应急演练存在模式单一,实战性不强,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为此,《意见》提出,城市及以上地方各级政府要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纳入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机制和处置要求。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和应急培训,加大专业救援装备研发应用。建设国家级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中心。鼓励和支持有关方面加强专业救援装备的研发。强化现场处置应对,建立有关各方协调联动、快速反应、科学处置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积极性,提高乘客自救互救能力。
城市轨道交通是重大民生工程,是具有公益属性的重要基础设施。《意见》提出,加大综合政策扶持力度,统筹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安全运营需求,科学确定财政补贴,建立与运营安全和服务质量挂钩的财政补贴机制。保障公共安全防范所需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支持对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用地的地上、地下空间,实施土地综合开发,创新节约集约用地模式,以综合开发收益支持运营和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安全可持续。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民生工程,是城市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舒适、经济的出行服务,始终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提升,不仅需要行业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也需要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广大乘客主动配合、文明乘车,共同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出行环境。
刘小明强调,交通运输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意见》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细化政策措施,加强协调配合,强化督促指导,加快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加安全可靠、高品质的出行服务,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