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任务引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
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谋划城乡整体发展,引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增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岭南文化中心
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枢纽型文化网络体系,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打造有影响力
新型媒体集团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讲好广州故事
传播广州声音
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加强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与宣传推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广州故事,传播广州声音。
让市民群众以在广州居住为乐
在广州工作为荣在广州生活为福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解决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市民群众以在广州居住为乐、在广州工作为荣、在广州生活为福。
坚守生态底线
建设岭南生态城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最大的竞争力和软实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城市。
办好民生实事
增加优质公共产品
加强民生社会事业统筹规划,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
推进健康广州
卫生强市建设
推进健康广州、卫生强市建设,大力加强儿科、产科以及特色专科建设,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治和应急处置能力。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城乡一体、区域联动是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谋划城乡整体发展,引领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增强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品质。强化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编制面向2040年的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适时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部署推进“多规合一”。提高城市设计水平,形成丰富立体的城市天际线。强化土地储备和精准供给,对重大功能片区、重点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民生设施用地应储尽储、连片储备。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结合传承历史文脉、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推进成片连片更新和老旧小区微改造。
优化干净整洁平安有序城市环境。干净整洁是发展的加分项,平安有序是城市的稳定器。要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标准化、精细化、品质化水平。提升重点标志性区域环境,彰显城市门户形象。深入推进重点地区和城乡结合部、区域结合部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环卫保洁标准和机械化水平。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盗抢、电信网络诈骗以及其它新型犯罪,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广州。提高预测预警预防风险能力,有效防范化解暴力恐怖、政治安全、金融安全、网络安全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风险。
全面加强“三农”工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增加绿色优质的农产品供给。深入实施村庄规划,加大农村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力度,补齐北部山区水利、交通、公共服务等短板,建设美丽乡村。
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服务周边城市就是服务广州自己。要谋划推进更高层次的广佛同城化、广清一体化,携手参与全球产业分工。进一步促进广佛肇清云韶融合发展。推动穗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推进全面依法治市和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提升民主法治建设水平。
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深化法治广州建设。坚持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对依法治市工作的领导,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领域立法。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保证法律正确实施。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认真落实司法责任制,强化审判和检察工作,切实维护司法公正。
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围绕大团结大联合主题,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创新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以及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工作,进一步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
坚定“四个自信”提升城市软实力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积淀着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构建枢纽型文化网络体系,建设岭南文化中心,培育世界文化名城。
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增强舆论引导能力,完善突发重大敏感舆情应对机制,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标准建设一批重点文化项目,推进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合理布局、有序建设。积极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建设高端文化产业集聚区,壮大骨干文化企业,繁荣文化消费市场,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
提升文化影响力。传承岭南文化,延续羊城脉络,留住广州记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等保护利用,推进中心城区传统文化商旅的活化提升。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力度,加强城市品牌形象塑造与宣传推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讲好广州故事,传播广州声音。
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着力解决好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安居乐业等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市民群众以在广州居住为乐、在广州工作为荣、在广州生活为福。
聚焦重点民生社会事业。加强民生社会事业统筹规划,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加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建一批幼儿园、中小学和示范性高中,推进职业技术院校迁建工程,建设高水平大学,发展成人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推进健康广州、卫生强市建设,大力加强儿科、产科以及特色专科建设,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治和应急处置能力,鼓励社会资本发展高端医疗,逐步形成全民医疗健康管理体系。大力振兴中医药发展,建设中医药强市。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学校、医院、养老服务机构等布局,拓宽公共服务资源共享渠道,推动中心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外围城区和农村地区覆盖。开展来穗人员融合行动,促进来穗人员有序融入城市。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体化,逐步调升社保待遇,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联动融合、开放共治,争当全国社会治理的排头兵。深化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幸福社区提升行动,推动社区服务综合体试点建设,健全新型社区治理体系,促进社群关系和谐。
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已成为城市最大的竞争力和软实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决守住生态底线,建设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城市。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控、后果严惩,编制实施城市环境总体规划,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完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推进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严格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考核,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
构建生态网络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控制线,实施山、水、林、田、湖、海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推进东部生态廊道和北部生态屏障建设。开展森林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建设森林小镇,保护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实施城市绿地工程,进一步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开展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节水型城市。坚持依法用地,盘活存量土地,加强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系统推进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以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城市大气防控。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改造,全面推行河长制,加大水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消除黑臭水体。加大环境督察工作力度,建设开放式环境监测平台,加强环境安全监管,确保空气质量持续向好、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土壤质量持续向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