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特大城市人口的“减法题”如何解

2016-12-08 14:33 来源:新华网

我国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达56.1%,意味着超过一半的人都生活在城市里。而对于市区人口规模在5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而言,人口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人口规模压力带来的交通拥堵、职住分离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问题。

增速快、分布不均带来人口问题

根据我国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等城市均已达超大城市规模。

特大城市规模的扩张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涌入。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外来人口比重快速提升。以北京为例,外来常住人口的比重从2005年的23.2%,提高到了2015年的37.9%。

除了外来常住人口的逐年增加,我国特大城市中心城人口过密的现状也加剧了人口问题。通过对核心区域土地面积相似的几个都市圈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北京、上海的中心城人口密度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且考虑到北京、上海中心城人口总量的快速增长,其人口密度可能已经超越了其他国家的大都市圈。

与国外相比,我们差什么

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难题。根据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国外特大城市人口调控政策大体可分为五类:建立卫星城或次中心疏导战略、功能疏解和机构搬迁政策、注重法律和规划引导人口布局、通过调整产业布局调控人口、通过调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间接调控人口。

近年来,我国也在相关领域进行着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如北京加快通州“行政副中心”建设、大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但必须注意的是,与国际大都市相比,我国特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这也是城市整体发展、结构调整所必须关注的基本问题。

以北京和上海为例,尽管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14年北京、上海的人均GDP远远落后于国际发达大都市,仅相当于纽约的25%、东京的39%。

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产业链不断向服务业延伸的过程,因此,服务业比重也是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大都市的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都非常高,纽约、伦敦都接近或超过90%,相比之下,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仍有差距。此外,若以高端服务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来进一步衡量的话,2014年北京的高端服务业比重仅占52.0%,也就是说,近一半的第三产业仍属于传统中低端服务业。

人口调控,关键在于调结构

根据对中国特大城市人口问题的认识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大都市人口调控的经验,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优化人口空间分布: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疏解中心城区优质公共资源,引导人口向外围区域转移。在都市圈范围内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

保持人口活力:完善和放宽特大城市人才落户条件,吸引年轻人口和高素质人口,同时推动优质公共资源的空间合理布局,促进老年人口从中心城区向外围区域转移;

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完善人才发展规划、改革人才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性法律法规制度,打破人才流动的隐性壁垒,建设高端人才发展平台,为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环境。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调控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教育、社保、户籍制度等各个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国已把特大城市人口疏解与控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力图根治城市人口结构、都市圈人口汇集等深层次问题。对于城市人口调控,你有怎样的感受与见解?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汤海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乡村,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