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主题解读 > 正文
承办单位: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目的和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城镇化进程。从1978年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从17.9%提高到了58.5%,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人增加到8.1亿人。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部分城市已出现人口老龄化、旧城区衰败、人居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成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影响因素。
以老旧小区为例,据住建部的调查,全国2000年之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有16万个之多,建筑面积约40亿,居住人口超过4200万户。这些老旧城镇空间普遍存在建筑功能老化、公共空间匮乏、公共配套缺失、社区文化丧失等问题,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痛点。在存量发展时代,如何通过优化空间资源配置,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质量和效率,促进老城空间的活化和复兴,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重大课题。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就提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进一步强调:“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做好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延续城市文脉,加强风貌管控,突出地域特色,营造社区生活圈是国土空间规划关注的重点内容。
二、主要议题
1、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营造老城市新活力?目前全国各地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对于老城市而言,如何通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如何出新出彩,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2、老城市新活力营造的策略、路径与机制有哪些?通过对策略、路径和机制的探索,加强老城市从规划到实施全流程管理,推动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3、老城市新活力营造中的历史文化如何传承与保护?历史文化保护、风貌管控和地方特色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不大拆大建。
4、如何通过老城市新活力营造,提升人居环境?老旧小区微改造与社区生活圈如何构建?。如何通过规划改造老旧小区、老旧建筑,提升人居环境。探索社区生活圈发展的实施路径,完善老旧小区的养老、托幼、医疗、保洁等服务,满足人民对生活环境和空间品质的美好追求。
三、各地探索与经验交流
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促进老城市焕发新活力的空间规划路径。北京市建立分层分级分类分区域的空间规划编制体系,围绕减量约束、多规合一、街区复兴、空间治理、体检评估等探索实施路径。上海市提出“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促发展”战略,以社区空间、街道空间和滨河空间为重点,推动城市空间的人本化转型。广州市通过微改造的“绣花”功夫,传承城市文化根脉,整体保护活化历史城区,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推进“一场两园三旧”以及“一拆两治”九项工作,建立盘活存量与新增建设用地挂钩机制,分类推动存量用地盘活,为广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空间,为老城市注入新活力。
四、特邀专家与嘉宾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邀请理论学术研究和丰富地方经验专家和嘉宾,为全国各地规划从业者奉上一场跨界的学术盛宴。
此次学术对话由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院长邓兴栋召集,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巡视员黄金锋主持。
4位专家做引导性发言。邓兴栋院长从顶层思考方面做《老城市新活力 顶层思考与空间重塑》报告。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潘安会长从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当代城市文化承传的方式方法》报告。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林坚教授从城市更新角度做《新时代城市更新的关键词》报告。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综合交通规划院张国华院长从现代化社区与街区营造做《城市活力与现代化社区与街区》报告。
5位嘉宾结合理论学术研究、地方实践和探索分享经验。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唐凯会长、华南理工大学周剑云教授从理论学术研究方面分享经验。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张远副局长和张睿副局长分享重庆实践和探索经验、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邓伟骥院长分享厦门实践和探索经验,广州市城市更新协会土地与规划专业委员会赖寿华主任委员分享广州实践和探索经验、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石晓冬副院长分享北京实践和探索经验。
2019年10月20日上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办的“空间规划营造老城市新活力”学术对话,敬请期待!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