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题会议九:青年专场--优秀科技论文专项奖报告会_资讯频道_中国城市规划网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编者按:
“青年专场--优秀科技论文专项奖报告会”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城市规划》杂志联合承办,于2019年10月20日上午举行。报告会由唐子来教授主持,张京祥、袁奇峰、黄亚平三位教授担任点评专家,共有丁寿颐、蒋宇阳、乔艺波、黄军林、翁阳、马淇蔚、芮光晔、郭旭、袁琳等9位报告人作了精彩汇报。
报告人:
丁寿颐:“租差”理论视角的城市更新制度——以广州为例
蒋宇阳:从半工半耕到半工伴读:教育驱动下的县域城镇化新特征
乔艺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的演进历程、特征与方向——基于人口、经济与制度视角
黄军林:产权激励——面向城市空间资源再配置的空间治理创新
翁 阳:基于时空行为适应性的城市设计方案评价研究——以怀柔科学城总体城市设计为例
马淇蔚:“冲突”抑或“协作”——生态博弈机制下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路径
芮光晔:基于行动者的社区参与式规划“转译”模式探讨——以泮塘五约微改造为例
郭 旭:发达地区存量建设用地减量化治理研究:一个新的空间治理分析框架
袁 琳:中国本土人居生态实践思想对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的启发——以都江堰灌区为例
点评专家:
黄亚平 学会理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教授
一等奖论文写的尤其好,一是以广州湾为例,解读广州城市更新的四个发展阶段;二是从“租差”理论和制度角度,介绍旧城更新高谷低潮的原因。建议注意广州案例四个阶段的判断对全国是否有普适性。前三篇论文中另外两篇都是写城镇化的,第二篇讲教育驱动下的教育城镇化,注意到新时期新型城镇化的新动力,教育驱动的形成机制及政策意义,建议用空间生产理论进行对照分析。第三篇对城乡两级城镇化有很好的判断,但建议对城镇化特征的划分方式进一步斟酌。
袁奇峰 学会常务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青年论文对城市规划学会是个招牌项目,但是今年投稿论文数量不多,希望未来年轻同志多参加这个比赛。前三篇论文写的都不错,第三篇论文观点是对的,但是创新点不足,所以说论文选题很重要。第一篇论文主要是定性的逻辑的推导,没有具体的落实数据。总体上,论文汇报的内容比直接看论文更精彩。
唐子来 学会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总的感觉前三篇写的不错。第一篇论文主要想从广州三旧改造摸索出一些规律,但不要指望一个视角解释所有问题,资本不光从租差角度,制度经济学也不仅局限于租差,未来可结合其他视角研究的更透彻些。第二篇论文解读很中国特色但也是很畸形的城镇化。第三篇论文谈到的人口、经济的发展模式还是归因于中国的制度。最后好的论文选题要有意义,并且建立起因果过程的逻辑。
张京祥 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每年的论文竞赛青年专场形式很好,不仅为论文获奖者之间提供交流,更是所有规划人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我认为,一篇好的论文主要关注五个方面:第一,精巧的选题,选题既要是热点问题,又要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话题。第二,要能“小题大做”,从小的角度切入,引起大反思,一个小案例引发普遍的思考,得出普适性的规律。第三,要源自实践、高于实践、回到实践,最终要回到规划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第四,结合国际视野和本土建构。第五,提升结论,创造点睛之笔。本次论文竞赛作者们共性的不足,都是结论做的不太好。不能单纯得将结论停留于价值观层面,而是从理论探索到实践设计进行相互的探讨。当然青年人不仅要认真研究和探索论文写作,也要提高综合表达能力和现场汇报能力。最后建议学会组织方,希望对青年论文奖在大会上仅做提名宣布,具体奖项的颁奖留到分会场的最后时刻,拉动现场观众和亲友团一起参与,提高分会场的关注度和参会度。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