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浅析美国促进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举措

2019-12-16 09: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吴昊

区域创新发展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基础,主要依赖于创新主体的协同推进。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是创新主体通过在区域层面协同、转换等形式推动区域乃至国家创新战略实现的重要动力。本文将简要考察美国在激发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促进区域创新方面的有关举措及其效果和不足之处。

完善法规政策框架

区域创新发展是推进在区域技术和经济发展方面形成主体(机构和人员)间相互作用的合理架构。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需要各主体利用各自优势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和市场运营等系列活动。为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美国制定并形成了促进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法规体系框架。“政府(公共机构)—企业(产业)—大学(科研)—用户(市民)”在跨组织的创新生态系统中相互作用,形成网络式区域创新体系。

在对《史蒂文森—怀勒技术创新法案》进行修订的基础上出台的《2010年美国竞争力再授权法案》,要求美国商务部启动区域创新计划以鼓励和支持发展区域创新战略,包括支持区域创新集群和科学研究园区的发展。2015年10月,美国国家经济委员会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的关于支持创新的国家级战略性文件《美国国家创新战略》,强调了各创新发展主体在区域创新发展体系中的角色及协同关系,进一步完善了区域创新主体协同促进区域创新发展的法规体系。通过体制创新和政策优化,美国明确了政府、中介机构、大学和企业等不同主体在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定位,鼓励各主体在技术创新的研发、传递、转移和应用环节中明确分工、优势互补,推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形成和完善,提高了区域层面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能力以及国家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能力。

强化资金投入和公共监督

为推动区域协同创新,美国设计了专门的资助体系。美国政府制定颁布的区域创新战略计划规定,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区域创新和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其一,提供专项经费发展区域创新集群。强调“区域创新集群”应专注于某一行业,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和服务,能充分利用当地独特竞争优势以激励创新并创造就业。经费应主要用于支持区域创新集群的可行性、规划研究,加强区域创新集群各参与方间的沟通与协作,吸引新的参与方,通过示范、部署、技术转移和商业化活动来推动区域创新集群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开发,建立区域创新集群间合作关系,与公共部门及州、地方政府互动以实现集群的建设和发展目标。其二,为科技园区提供专项支持经费。该费用主要用于支持新建或扩建园区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其三,为科技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贷款担保。该计划主要资助收集、分析和传播区域创新战略相关信息,包括:通过实施区域创新战略来推动创新、提高生产率及发展经济;为区域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技术支持;收集区域创新集群的数据,开发区域创新战略相关评估标准等。作为“创业美国计划”的一部分,2010年正式启动的“i6挑战赛”资助项目在2014年和2015年均支持了17个项目,2016年则支持了27个项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计划每年拿出600万美元的预算资助区域创新集群项目。美国劳工部、商务部、小企业管理局等10余个政府机构还共同为工作岗位和创新加速器挑战赛(JIAC)提供了经费。

为保证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策略的顺利推行,美国政府强化了对各主体的监督。首先,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及其执行机制。美国通过健全专利立法,完善专利体系,解决滥用专利诉讼的问题,使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在创新的各个阶段得到保障,鼓励了创新活动,并吸引了投资。其次,完善保护创新的反垄断制度。为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垄断,美国政府通过完善法律平衡各方权益。如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制定的《2011年版同业兼并指南》促使相关机构更多考虑企业并购等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最后,强化区域创新发展网络监管机制。为确保相关机构能够建立有效的数字网络服务并保障数字网络安全,《美国国家创新战略》中明确提到,增加若干联邦机构投资项目,用于建立数字网络服务团队,加强政府网络攻击防御及与私营部门的合作,并健全网络监管机制。

促进创新创业和区域发展

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美国在区域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一,区域创新发展宏观环境得到改善。政府制定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财政政策,引导和激活了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它们充分利用天使投资和风险资本为企业发展提供大量资金支持,满足初创企业融资需要,大大提高了区域内企业创业成功率;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支撑体系,支持和推动企业、大学等发展壮大;大学和科研机构则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丰富的创新成果。

第二,提高了区域创新主体协作水平。美国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促进法规及政策的制订实施,将政府、企业、个人等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融合起来,并使之与市场各要素对接,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并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美国区域创新主体协作比较重视知识分享。以硅谷区域为例,政府、企业、大学、科研机构、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和要素彼此协作、互相促进,推动硅谷创新创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断进化。硅谷及其周边区域内形成了人才培养、技术研究、成果转化、理论实践一整套循环发展的互利体系。当地政府的积极参与为中介服务机构及创新主体提供了必要条件。专业化中介机构促进了区域协作体系的正常运行。区域内创新合作意识浓厚,各主体乐于开展合作,努力尝试新技术、新产品;采用高薪、技术入股等方式,鼓励了广大科技人员,吸引了全球人才聚集。

第三,促进了区域创新发展。创新创业主体、资源、环境等要素的全面协同、良性发展改善了整体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了自组织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工作岗位和创新加速器挑战赛在2011年和2012年资助了20个州的创新集群,总资助金额达3700万美元,累计创造了4800个新工作岗位和300家新企业,帮助保留了近2400个工作岗位,培训了约4000名工人,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创新发展。

要素分配不够合理有效均衡

与此同时也应看到,美国在促进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区域性创新要素的市场统一性、流动性、集结性和活力性等依然不足,导致区域内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配置合理性与对接有效性有待提高。

其次,在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因自然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区域内创新主体发展不均衡,呈两极分化,不利于区域内创新主体协同发展。

再次,人才配置不均衡导致有些地方因人才不足而难以转化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稀少的地方却聚集着大量人才资源,造成资源浪费。此外,区域创新主体利益分配机制也有待完善,各种主体的收益差距很大。区域之间享受到的资源与政策不同,也导致区域间创新发展协调与合作不足,不合理竞争及产业趋同现象加剧。

最后,一些区域产业配套环境不平衡,区域内创新主体服务链在融合、协同方面尚不健全,区域内科技人才、资本、技术、产权等创新要素开放共享程度偏低,不利于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提升。

为解决这些问题,补足短板,需要在进一步健全区域创新主体协同发展相关机制政策方面下功夫。

(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国家创新战略需求的黑龙江省区域创新主体协同研究”(18JLD314)和黑龙江省省属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养成的主、客体与路径研究”(HDR20172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创业教育学院)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