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态势
研究者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在人口密集、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中东部地区,呈现出乡镇向街道流动的“城乡二元效应”,部分中心城市人口增长尤其明显,如京津冀地区、山东和黑龙江。
在中东部地区,呈现人口从欠发达的城市群外围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城市群核心区流动的“核心外围效应”,如两广北部、苏北浙南等珠三角、长三角的外围地区,常住人口密度大多显著降低。
另外,新疆、云南、内蒙和山西的人口密度增加较明显。作为少数民族聚集区,新疆和云南的人口自然增长普遍较高,边境开发大量人口迁入,加剧了这种趋势。而内蒙和山西,包括四川南部,这些自然资源禀赋较好的省区,主要围绕工矿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外来劳动力。
另一方面,全国形成了两大明显的人口流出连绵区。一个是西部的川渝黔连绵区,除了成都、重庆、贵阳等少数中心城市的街道外,大部分乡镇单元均呈现常住人口的显著流出态势;另一个是东部的浙西南-闽西连绵区,该区域以山区为主,人口密度不高,经济相对不够发达,人口容易流向附近的珠三角和长三角,另外也与该区域长期外出经商的文化传统有关。
收缩城市有哪些
那么,具体到城市,哪些城市的人口密度明显减少?
根据北京城市实验室的该项研究,在2000年到2010年,人口密度减少的一共有180个城市(包括地级市和县级市,这里地级市与县级市的面积不重叠,如地级市呼伦贝尔下辖县级市根河,则根河单计,不计入呼伦贝尔市中)。其中,地级市共41个,县级市139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是其中唯一一个省会级别的城市。
人口密度减少幅度靠前的几个城市为:山西吕梁、甘肃定西、甘肃庆阳、内蒙古呼伦贝尔、云南临沧、黑龙江鸡西密山、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内蒙古乌兰察布、湖北黄冈麻城、内蒙古乌兰察布丰镇。除密山、根河、麻城、丰镇外,皆为地级市。
数据显示,除内蒙古北呼伦贝尔周边一带人口密度严重减少外,湖北省内也存在人口密度减少的连片城市地区,其中包括6个地级市、21个县级市。人口总量步入下降区间的东北三省,人口密度减少的城市其数量和面积都不容小觑。详细成果可见:http://www.beijingcitylab.com/projects-1/4-population-china/
主要分布如图所示:
注:本排行中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对应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对应县域范围;部分城市2000-2010年间市辖区范围有所调整,这里以2012年的范围为准,统计2000年与2010年的人口;市辖区和县域边界与乡镇街道办事处边界部分不完全重合,因此该分析结果有少量误差。
2/2 | < | 1 | 2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