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运,我们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40天的春运,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被“摊平”,被“拉长”。
车站和机场没有了以往的喧嚣与欢腾,取而代之的只有一张张被口罩遮住的脸。而“逆行者”则成为今年春运的最热关键词。
随着2020年春运落下帷幕,思客联动多家大数据机构,尝试还原“疫”考之下这场不一样的春运。
被“拉长”的春运
2020年春运历时40天,节前15天,节后25天,是近6年来最早的春运。节前学生流与探亲流相互叠加,客流规律和往年基本一致。但受疫情影响,返程客流打破了节前节后相互对称的“荡秋千”现象,呈现出“日均强度显著减弱、客流峰值显著降低、时间跨度显著拉大”的特点。
春运人口迁徙数量与疫情走势明显相关。1月23日(腊月廿九),武汉关闭离汉通道,新增确诊病例上升幅度较大,同日春运迁徙人数下滑幅度增大。1月30日(正月初六),因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与往年相比,没有出现明显的返程高峰。从2月3日(正月初十)起,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人数出现15连降,探亲的人们也陆续踏上返程路。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节前节后旅客发送量相差8.1亿人次,客流峰值将溢出春运期。据交通运输部统计,1月25日至2月18日(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廿五),全国共发送旅客3.33亿人次,这些客流绝大部分是返程的探亲客流和一部分返岗的农民工。预计,从2月19日到本月底,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1.6亿人次。未来一段时间,将主要是农民工返岗和学生返校客流,公务商务客流较少、旅游客流很少。这些客流的规模要远小于传统意义上的返程规模,客流峰值会降低并被“拉长”,将溢出春运期。
在春运这场人口大迁徙中,受疫情影响最深的武汉地区,人口流动情况备受关注。据媒体报道,在1月23日离汉通道关闭之前,约有500万人离开武汉。
1月23日(正月廿九)离汉通道关闭前,武汉人口大多流向武汉周边的湖北省内的其他城市。热门流向最为靠前的十余座城市全都来自湖北,其次,河南、湖南、江西等省份,也有较多人自武汉流入。
驰援的“逆行者”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这个春运,最受瞩目的是驰援武汉的“逆行者”。从除夕夜星夜驰援,到元宵节紧急集结,全国各地已派出3.2万余名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荆楚大地。疫情防控,全国是一盘大棋,湖北尤其是武汉是重中之重。全国19省份对口支援湖北,合力战“疫” 。各省“花式驰援”模式让网友纷纷感叹被“圈粉了!”
天河机场作为唯一可以通往武汉的“空中通道”,见证着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的力量汇聚。每一架降落的飞机,不仅带来了各地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和物资,还承载着无数人的牵挂。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火速建成的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更是汇聚全国各地的建筑力量。建筑工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成为义无反顾的“逆行者”。当医护人员与病魔较量时,他们也在与疫情赛跑,拼出了“中国速度”。
▲图为火神山医院24小时轮班作业。
卫星数据来源:高分二号、吉林一号视频03星
“摊平”的返程与积极的复工
今年春运返程虽然被“摊平”了,但返程趋势与往年类似,更多的是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城市群回流。
随着这些人口经济活动密集地区的陆续复工,疫情防控也面临着较大考验。这些热门地区流入的人口主要来自本省及临近地区,因此区域内部的疫情联防联控联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避免人员聚集,有关部门通过错峰复工、免费退票等一系列措施控制人流。春运期间,铁路累计退票达到1.18亿张,民航办理退票超过2000万张,原计划出行的高峰也因此被分散到了前后不同时间段。
去哪儿数据显示,从年龄段来看,有返程“刚需”的中青年乘客,是返程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约占83.2%。这部分坚持出行的旅客都有比较明确的出行需要,目的地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地。
2月10日复工前,北上广深返程人流有小幅上涨,表明不少人陆续踏上了复工返岗路。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2月10日起,各地陆续按下“复工”键。除湖北省外,其他省份均已部署安排企业复工复产,多地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经达到40%至50%,江苏、山东等地则达到60%至70%。此外,国企复工率普遍较高,中央企业生产型子企业复工复产率已超过80%。一些重要的基础保障行业复工率更高,截至2月16日,全国重点粮食加工企业复工率达97.3%。
春运已经落下帷幕,但出发与到达却没有停歇。步履不停,愿所有的出发都充满希冀,所有的到达都载着平安。
春运结束后的第一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气温回升、甘雨时降,雨后便是芳菲十里,春暖花开的日子就要来了。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