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在海上院士讲坛上发表“重大疫情下的空间问题”的主题报告。此次论坛的主办单位是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协办单位为中科院院士上海浦东活动中心。
吴志强院士从5个层面阐释重大疫情下的空间问题:
一、城市生命视角下的空间本质
现代城市规划起源于公共卫生管理,现代公共卫生也始终关注于城市规划。规划不仅仅要关注人的健康,也要关注「城市生命体」的健康。城市冲击应对是城市生命体成长的重要动力,城市生命一直处在不断的冲击过程之中,通过不断反思、反应,实现城市生命迭代,发展成高级的生命体。
二、以空间换时间实现资源调配
城市生命视角下重大疫情空间问题的本质,是城市空间面对重大冲击的应对能力,城市通过“以空间换取时间”,来完成防疫资源的调配。应急医疗空间资源换防疫时间,以武汉为例,可以设置定点医院为核心的应急医疗空间体系,具备弹性的大型公共空间的储备特别重要和隔离观察点,分级分类诊疗制度。
三、防疫领域中的城市规划作为
城市规划的介入,解决防疫的空间问题。可以通过疫情呈现、疫情预测、技术关怀、国域观察、市域观察进行疫情智能诊断,也可以进行疫情智能模拟,建立智慧社区构建抗疫防线,获取全球疫情实时状态、全球疫情动态数据和世界卫生组织在内全球权威机构报告。
四、疫情冲击下的城市治理考验
城市生命体的外部物质与能量的传入时,内部城市空间载体是否做好准备?即外来要素为城市发展的必要前提,而城市空间载体就是母本。好的城市载体既可以很好承载正外部要素,也可以抵御负外部要素。同时,城市生命体面对外来事物的应对能力的关键是控制生命体入口的开与关。
五、城市治理能力回归城市家园
城市家园是城市生命体的核心基本单元,大都市可以看作是生命体的群居现象。城市家园的持续能力、免疫能力、韧性能力决定了城市的生命力。可以通过城市网格化治理、治理体系与能力的现代化、智能平台来抵御城市重大风险,提升整体生命力。
新闻供稿:桑千蕴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