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兰州城市规划做活“水”文章
8月20日,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兰州调研时,先后实地考察我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 兰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项目等,听取了兰州市城市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城市管理及重点项目规划建设情况介绍。作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灵魂”,王三运书记对省会兰州的城市规划工作寄予厚望并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依据和蓝图,要重视突出前瞻性、战略性和导向性,高起点谋划城市功能布局和设施建设,合理确定建设规模和速度,确保城市规划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在王三运书记的新思路、新举措、新要求的指导下,兰州城市规划部门的工作者们全面统一思想,快速安排部署,力争将兰州打造成为宜居宜业、群众满意的现代化城市。
大河穿城而过,南北两山对峙,独特的地理特征赋予了兰州特别的美丽。如何让这一优势更加“闪亮”?在兰调研中,王三运书记指出兰州要立足兰州实际和特点做规划,把握好文化品位,将桥文化、河文化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方方面面,着力打造特点鲜明的区域性特大城市。围绕这一重要指导意见,我市规划部门从兰州实际出发,上下一心,努力做活“水”文章。
“我们计划重点以黄河为主轴,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打造百里黄河生态长廊和城市风情线。”9月12日,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该部门日前已着手梳理市域水系资源,编制完成城市水系规划,突出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等内容,把水系规划建设和实施作为城市公共安全和生态建设的核心问题来抓。同时,将以南北两山绿化带为两屏,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水源涵养,构建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以黄河沿岸多处湿地为节点,加强天然湿地保育和修复,适当构建人工湿地,保护城市绿肺,实现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城区多条洪道为通廊,实施防洪保安、水系连通,采取截污减排和生态治理等措施,构建城市纵向绿道。加强黄河两岸湿地、绿地的保护与建设,增加绿地层次,优化绿地结构,完善两岸广场、雕塑、建筑等标志景观,积极开展建筑整治,构筑滨河公共空间和开敞空间体系,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黄河风情线不仅是兰州市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兰州国际马拉松赛的“黄金赛道”,兰州旅游、城市推介的靓丽名片。记者从我市规划部门了解到,我市将开展黄河风情线整治提升工程,全面梳理黄河风情线的优势资源,进一步细化黄河风情线城市设计。具体内容有:完善黄河水运旅游规划,对沿岸码头进行合理布局,将码头建设、黄河水运交通组织与城市旅游、休闲游憩结合起来,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内容。完善沿岸滩涂利用、慢行系统及景观整治规划,对黄河沿岸的湿地公园、绿化景观进行详细设计,提出现有建筑整治思路和措施,恢复建筑原有使用功能,创造良好的沿河建筑景观,为市民创造使用环境良好的公共休闲场所。重点结合地形及功能需要,对东起雁滩大桥,西至世纪大桥,南北两岸总长为34公里范围合理设置慢行系统,将慢行系统与滨水空间、城市道路有机结合,做到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全线贯通,最大限度发挥线性滨水空间环境优美、距离长的优势,为市民提供优良的健身场所。细化建筑立面整治以及城市夜景景观规划,根据地段位置、建筑质量等,将黄河沿岸建筑整治分为传统中式、新中式、简欧混合风格,采取“穿衣戴帽”的方式对老旧建筑进行美化亮化,以“点、线、面”的形式开展夜景观整治,突出黄河文化、丝路文化和民族文化,把黄河风情线打造成极具观赏性的都市夜景灯光长廊,不断提升黄河风情线整体景观环境品质。对黄河桥梁的景观设计进行优化,体现“一桥一景”。把黄河兰州市区段建设成世界知名的黄河城市区段,独具魅力和活力的经济带、景观带、文化带、旅游带和生态带,将黄河风情线建设成为提升区域影响力、发挥经济带动力、增强城市吸引力、引领城市发展新突破的重要区域。
不论是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还是打造百里黄河生态长廊和城市风情线,都有利于美化城市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进一步优化城市生态系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将以黄河、南北两山、生态绿化廊道为主体,构筑以“一大轴线、两大屏障、五大廊道”为构架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生态体系,整合森林公园等生态景观资源,推动南北两山自然生态景观区和城市生态景观屏障建设,全面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文明城市。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