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疫情期间,成都、许昌、杭州等多地放宽对占道经营的限制,被不少网友称赞为“重现人间烟火气”。日前,中央文明办提出,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经济恢复发展之余,这或许也是对文明标准重新审视的契机。
城市测评内容调整回应了民生关切
长期以来,街头摊贩、占道经营就被当成文明城市创建的“大敌”。往年的中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往往会被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为了创建文明城市,为了保住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城市管理者都会重视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的整治力度,一些地方为了创建文明城市,对小摊小贩、占道经营实行严格管控,甚至让摊贩在城市没有生存空间,对经济民生带来负面影响。
此前,成都、杭州等城市已经出台政策,对占道经营暂时放宽管理。这一举措赢得舆论叫好,同时也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据新华社报道,截至5月21日,成都增加就业岗位超10万个,中心城区餐饮店铺复工率超过98%。中央文明办此次专门发文明确测评标准的调整,是为回应民间关切、切实服务民生的善政。
城市治理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宽松并不意味着可以混乱。放宽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的经营限制,是否会影响交通、影响行人出行、影响市场消费秩序,如何保证城市的有序运行,这些都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要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划出合理的“可占区”“地摊区”,而一些不能占道、不能流动摆摊的区域,仍需严格禁止。
城市治理,绝不是一成不变、机械套用的,而应该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毋庸讳言的是,受疫情因素扰动,整个社会的消费意愿、消费能力尚未完全恢复,特别是一些人对到餐馆、商场等密闭空间消费仍心有忌惮;而与此同时,一部分营商者则是经营遇阻、生计受困,迫切需要“转换思路谋出路”……允许占道经营、摆摊设点,相当于是在供需双方之间,实现了一次“撮合”和“适配”。
要知道,“摊贩经济”自有其优势所在。平常日子里,这类经济形态很不起眼,甚至在某些人看来还有些“碍眼”,但在这段特别时期,其独特价值一下就显现出来了。摆摊设点,固定成本极低,时间、地点、业态等安排都很灵活。但凡肯吃苦、脑子活,一般都有钱可赚——聚沙成塔,这就是稳就业、促增收、保民生。摆摊贩售,自古有之。然而,在特殊的经济环境、特殊的政策环境下,其也无异于是新的经济形态、新的就业形态。
政策松绑并不意味放松文明建设
文明办不将占道经营等纳入今年文明城市考核标准,不意味着为了发展经济就可以放松城市文明建设。相反,新规对各地发展城市文明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管理需要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放宽不是完全放开,需要对占道经营、马路市场划定明确界限。例如成都逐一设置临时占道摊点、大型商场占道促销点。许昌划定九条街道专门作为便民服务路段。此外,环境、卫生和市场监管等部门也要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发挥好引导监督作用。
和以前的完全禁止相比,放宽占道经营,承认“地摊经济”之后,市容市貌、健康卫生的管理显然难度增加了不少,兼之疫情防控也不能放松,对基层管理者来说,就必须一地一策地研究本地管理方案,下足绣花功夫。同时,这也是探索城市治理转型的一次机会。不怕繁难、勇于探索、多方尝试,才能形成机制,将基层的点滴创新,凝练成制度成果。
归根到底,文明城市的创建,根本在于对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的关怀;调整测评指标,体现的是管理者的责任担当和智慧与魄力。在特殊时期以灵活的管理尺度适应变化,短期看是促进就业、拉动内需的灵活务实之举,长远来说则丰富了文明城市内涵,对市民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润物无声的正向激励。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