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批复了!深圳、重庆、广西、浙江和江苏,改写区域格局的利好来了

2020-09-07 09:22 来源:西部城事 作者:西部菌

区域发展,交通先行。

去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印发,并确定了首批13个建设试点地区:

河北雄安新区、辽宁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贵州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圳市

日前,交通运输部的官网,正式公布了其中的5个地区的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分别是深圳、重庆、广西、浙江和江苏。

单从文件名看,不同地区各有侧重。

比如,深圳的试点方向是“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重庆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广西是“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浙江是“构筑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江苏则是“品质工程建设”。

这5份意见展望到未来三到五年,是接下来地方交通建设的重要指导,其中的干货很多,未来也将影响交通甚至是经济大格局。西部菌今天对其中的亮点,进行简单的梳理。

01

先说深圳。《意见》提到:

原则同意在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都市圈轨道交通和站城一体化发展、港口城市近距离内陆港体系建设、高度城市化地区高速公路立体复合改扩建及自由流收费体系建设、智慧交通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开展试点。

其中,最具看点的是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和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

相对于广州,深圳的短板是门户枢纽功能偏弱。

以航空领域为例,2019年广州白云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7338万人次,位列全国第三;深圳宝安机场为5293万人次,位列第五。货邮吞吐量,广州也是深圳的1.5倍。

来源:网络

如果对比国际航线,二者的差距更大。深圳的国际客运航线通航城市60个,而广州开通国际航线已经高达115条。飞一些冷门国际城市,深圳人可能还得去广州。

为此,《意见》特别对深圳的“国际航线、航班时刻和国际航权配置”,进行了加强。在未来3—5年时间内,深圳的国际航线数量将超过100条。

至于都市圈轨道交通,在深莞惠一体化的大方向上,《意见》提到了几个意义重大的项目:

通过1—2年时间,深圳10号线东延至东莞凤岗、深圳14号线东延至惠州惠阳、深圳11号线北延至东莞长安、深圳22号线北延至东莞塘厦等跨市城市轨道项目纳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

通过3—5年时间,深圳6号线支线与东莞1号线黄江至深莞边境段完成衔接及贯通运营。

当然10号线、14号线、11号线、22号线延伸到东莞、惠州,只是纳入规划,深圳6号线对接东莞1号线,可能会更快实现,但轨道上的都市圈是大势所趋。

这5个地区中,在推进轨道交通一体化层面,深圳力度最大,明确提到的线路最多。按照规划,继广州的广佛线之后,深圳很快就将迎来首条跨市地铁。

未来的深莞惠,越来越像一个地铁串联的大城市,对深圳来说,其实也是一种变相扩容。当然它对临深地区的楼市,也是重大的利好。

02

再看重庆。《意见》提到:

原则同意在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重庆东站站城一体化发展、山水城市交旅融合发展、内河水运集约绿色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

排在首位的是,内陆国际物流枢纽高质量发展。这一点和西部大开发意见中重庆“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以及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的定位相契合。

具体方向,包括多向出渝的大通道,如成渝中线高铁、兰渝高铁、渝昆高铁、渝湘高铁、渝贵高铁;也包括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体系等。目标是人流、物流、资金流在此集散中转。

关于物流枢纽,还有两个细节值得留意。

第一是,研究布局新机场。重庆第二机场已经基本确定落户璧山,现在的关键在于,力争新机场写入“十四五”规划。有交通强国试点的加持,概率会进一步提升。

来源:网络

第二是,国际客货运航线会进一步加强,按照规划,通过3—5年时间,国际航线总量达到110条左右。

重庆的试点任务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也是重头戏。

要指出的是,四川并没有入选13个试点地区,不过在重庆的《意见》中,双圈交通一体化的试点单位,包括了四川的交通运输部门。

文件提到,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比如加快推动成达万等高速铁路建设(未来这将是四川重要的东出通道);推动运输服务便捷高效,比如开行重庆至成渝城市群公交化列车,公交一卡通等。

按照规划,通过1—2年时间,重庆将开行13条毗邻地区跨区域城际公交;通过3—5年时间,成渝两地主城都市区、成渝地区相邻城市基本实现1小时可达。

重庆的试点方案,并没有提到轨道上的都市圈内容,不过公交化的高铁、城轨、城际公交足以将主城和郊县、周边城市串联,未来地铁跨市只是时间问题。

成渝之外,夹在中间的一些地市,将是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的重要受益者。而交通基础设施的打通,会给成渝双圈竞争全国经济第四极,提供有效的支撑。

03

再看广西。《意见》提到:

原则同意在推进交通运输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多层次国际枢纽、推动国际运输便利化、推进智慧交通发展、提升科技兴安水平等方面开展试点。

具体的试点内容,有两大看点。

第一,对外开放的分量重大。

广西沿海又沿边,区位优势是很多省份不具备的。在西部开放新格局下,广西的开放地位继续升级,去年的陆海新通道,广西就是重要的出海通路。

所以这次广西的交通强国建设,首先是对出海通道的再加强,比如,打造北部湾东、中、西线出海口运输通道,北部湾的区域价值、门户功能进一步增强。

来源:网络

其中中线的贵阳至南宁高铁(广西段),能够更方便地北上,连接成渝地区,分享双圈建设的红利。

第二,柳州、桂林被委以重任,但南宁的地位继续抬升。

文件明确提到,全面提升南宁“枢纽国际辐射能力”,包括铁路港、空港、公路港等。柳州和桂林,更多的是依托自身优势,比如柳州的工业,桂林的旅游,来强化“区域辐射能力”。

对南宁在交通层面的定位,和广西近几年的强省会(首府)战略是吻合的。未来的南宁,在广西的分量只会越来越重。

04

再看浙江。《意见》提到:

原则同意在构筑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义甬舟陆海统筹双向开放大通道、打造美丽经济交通走廊、打造一流枢纽城市、推进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动交通产业创新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港口、打造平安交通、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绿色交通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

浙江承担的试点任务很多,看点干货也很多,这里拎几条有代表性的出来。

第一,浙江的交通枢纽体系,将不同城市分成了“4+6+N”三个层级。

其中,4是指杭州、宁波、温州、金义4大全国性综合枢纽;6是指台州、衢州、丽水、绍兴、湖州、嘉兴6大区域性综合枢纽;N是指若干个地区级综合枢纽。

未来不同城市之间,将全面实现3个1小时交通圈——省域1小时、市域1小时和都市区1小时通达。同时,县、10万人口以上城镇,高速公路全覆盖。

第二,4大全国性综合枢纽中,拥有“核心机场”的杭州,是最特殊的,按文件的说法,要打造“一流枢纽城市”。

具体的建设路径,包括给萧山国际机场扩容,高标准建设铁路杭州西站等。未来目标是,杭州到周边设区市、县以及长三角省级省会城市,实现1小时到达。

来源:网络

关于杭州的交通建设,同样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将探索推动杭州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镇)延伸。也就是说,杭州的地铁,也将跨市延伸到邻杭地区。

第三,宁波的枢纽地位,仅次于杭州,被委以多项重任。

打造义甬舟陆海统筹双向开放大通道的任务中提到,要全面提升宁波的枢纽功能;而打造世界一流港口,主要指宁波舟山港,这和杭州的“一流枢纽城市”正好对应。

另外,利好宁波的地方,还包括此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沪甬跨海通道、沪舟甬跨海通道。按之前的规划,沪舟甬跨海通道的投资将达到上千亿。

来源:网络

第四,加快沪杭磁悬浮项目研究,该线路的时速将达到600公里,全程只需要20分钟。

沪舟甬跨海大通道,包括磁悬浮超级工程,如此大的基建项目,拉动经济增长是一方面,同时还能有效拉近宁波和上海的距离。

第五,重点打造“义新欧”品牌,义乌进一步融入重庆、成都、西安、郑州等中西部城市开辟的中欧班列大通道。

05

最后看江苏。《意见》提到:

原则同意在品质工程建设、多层次轨道网融合发展、打造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打造枢纽经济新格局、智慧交通关键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兴安水平、打造平安交通工程、推动综合交通改革创新、长江经济带运输结构调整、打造运河绿色文化带等方面开展试点。

江苏交通强国建设任务的亮点,同样也很多。具体包括:

第一,几大城市有不同的定位。

其中,南京、徐州、连云港、无锡、苏州、南通都是综合交通枢纽,但南京是要提升国际性功能的综合交通枢纽。

而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中,连云港是港陆海联运核心节点,徐州是铁路枢纽、国家级铁路物流中心,淮安则是机场货运枢纽。

来源:网络

另外,文件提到,推动宁镇扬板块一体化发展,镇江、扬州要融入南京枢纽布局,这也意味着南京的“势力范围”继续扩大,省会功能更加突出。

第二,沪通铁路、北沿江高铁一大批项目将提速,未来3年,动车服务覆盖所有设区市。

第三,加快推进苏州机场规划建设。

苏州是GDP十强城市中,唯一没有本地机场的。虽然在之前的上海第三机场的竞争中,苏州败给了南通,但从批复的文件看,苏州机场依然很有戏。

06

按照之前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到2035年要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

同时,国铁集团不久前发布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也提到,到2035年,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

而从这5个地区的试点内容看,接下来以都市圈、城市群为载体的交通枢纽建设,将迎来新的高峰期。

对区域发展而言,交通强国建设下的新局面,至少会产生三个影响:

其一,高铁、地铁等不再是大城市的专利,都市圈、城市群周边的小城市,也将享受前所未有的便利出行。

其二,规模庞大的交通建设项目,将给一些中小城市带去重大的基建投资利好。

其三,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进一步加强,人口、技术、资金等资源,进一步沿着交通通道向中心城市聚集。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