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李稻葵:“南重北轻”的经济地理新格局是大趋势,应该以人民幸福为中心去适应它

2021-01-14 17:38 来源:网易研究局

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政策应该积极应对、对冲、引导,而不要逆着趋势。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以要人民的幸福为本,让流出的人开心,留下的人过的更好,大家都能够提高收入、提升幸福感,这是关键。

李稻葵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一、经济发展需顺应客观规律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口在空间上重新布局的过程,即经济地理的再布局。

过去1500年以来,中国的人口最开始集中在中原一带。古代中国的农业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中上游,随着秦汉以来新制度的形成和确立,黄河流域的生产力获得迅速发展,先后经历了战国和汉代两次农业生产的高潮,铁犁和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从生产力布局看,北方的黄河流域一直以来都是魏晋之前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古代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关中、河南、河北、山东等区域,经济和人口呈现“北重南轻”的格局。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伴随着南方长江流域的土地开发、水利设施的修整以及水稻种植技术的成熟,长江以南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以宋代为例,南方一年两熟的水田亩产量约为北方旱地三倍有余。从生产力布局来看,全国的经济中心也从黄河流域逐渐转移到长江以南地区,这一经济中心的“南移”过程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发端,隋唐继续发展,中唐之后开始确立,到宋代最后完成。与生产力布局的“南移”相适应,人口分布稠密区域扩展到长江流域、成都平原,至明代,经济和人口“南重北轻”的格局基本形成,所谓“湖广熟、天下足”,长江三角地区、湖广地区成为人口最为稠密的区域。至清代及近代,随着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总体来看“南重北轻”的经济和人口格局不断得到加强。

这是人口流动的基本趋势,人口永远在流动,就像气侯永远在变化,这是大周期,是基本规律。

同样在国外,比如德国、英国都有这个规律。经济地理的格局变化,从大的图景来讲有以下几点推动因素:

1、交通因素。所以一般沿江沿海经济发展稍微好一点。

2、市场因素。以德国为例,德国南部更靠近中东欧的市场,所以南部巴伐利亚发展得比较好。

3、资源要素。比如中国东北鞍山当年发展好,就是因为有煤、有铁矿石。

4、宜居条件。宜居条件非常重要,但谈得不够多。在古代,北方更宜居,因为夏天传染病比较少,所以大部分朝代建都在北方。但现在有了现代技术,包括抗生素,一般的传染病都能克服,而且微型传染源,比如蚊子等,也基本控制住了。另外还有空调。相比之下,北方的宜居性优势大幅下降。所以一般北半球国家人口分布的趋势都是朝南移,比如英国经济南移,德国往巴伐利亚移,美国南方的得克萨斯州现在也是经济重镇。

经济地理的布局有其客观规律,如市场、气侯、自然资源、交通运输等规律,所以我们的经济发展要顺应这个格局。

二、城市建设要“以人民为中心”

未来城市投资、城市建设首先要顺应百姓迁徙的意愿。不能为了某个地区的GDP总量上升,就在这个地方建很多基础设施,比如公园、广场,结果没人去。相反很多地方,老百姓愿意去,但又不给土地,住房搞得很贵,公共设施跟不上。一定要贯彻中央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人民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一个人最大的决策就是搬家,政府、社会当然可以引导,但说到底还是个人决策,得顺应它。

三、人口增加会造成房价上涨是最大的误解

中国经济格局正在从地方政府竞争资本、竞争项目变成竞争人口——从前认为人口是包袱,人口多了以后养老压力大;现在认为人口是宝贝。虽然这和我们的政策有关,比如财政转移支付和人口挂钩等,但即便不考虑财政因素,人口多了,经济发展就好办,产业也好发展。各个地方政府在这方面开始觉醒了。

人口增加会造成房价上涨是最大的误解。北京房价高的原因中,最根本的一条是部分地区供地不足。可能很多人认为北京房价最贵的地方是CBD,但事实上,CBD的住宅房价不如清华大学旁的五道口,就是因为五道口供地不足。清华大学附近有大量的土地被用来办公而不是住宅,所以住宅房价贵。究其原因,是因为建办公楼能获得更多的GDP——每平方米投资强度高,每平方米税收高,而建住宅只是一锤子买卖,随房价上升的增值部分的收益往往是归房产所有者本人,而不是归地方政府。这反映的是政府与市场关系必须调整,政府应该帮着整个市场发展,而不是只看财政收入。

四、地区发展要认清自己的优势

北京的气侯条件不是最好的,但它有优势,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所以京津冀有发展潜力,但不能简单地把这个潜力和珠三角比较,珠三角有入海口,有市场和很好的气侯条件。

被公众热议的“南盛北衰”现象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两点:一是气侯,二是市场(这点未来可能有一定缓解),现在要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国对国外市场依赖度会降低,因此成都、重庆、西安等地以后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问题的核心在于:一要顺应老百姓的意愿;二要帮助人口流出地区有更好的发展。我认为,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我们应该能够打造出一个更好的经济地理新格局。

北方有北方的优势,北方要做得更好。比如,东北不是没有自己的比较优势:第一,东北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第二,东北的旅游资源丰富;第三,更重要的是,东北适合发展装备制造业、汽车业等不太依赖气侯的产业。南方要做得更大,通过顺应人才流入趋势,进一步发展经济。有理由相信,通过经济地理的充分、有效再布局,中国经济将能实现人口流出地区和流入地区人均收入同步增长,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总体而言,我们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政策应该积极应对、对冲、引导,而不要逆着趋势。最根本的一条还是以要人民的幸福为本,让流出的人开心,留下的人过的更好,大家都能够提高收入、提升幸福感,这是关键。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伍江:“人民至上”刻入城市基因,更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