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可以概括为“新角色”与“新业务”。
首先谈谈“新角色”。责任规划师在国际上可以参照的是“社区规划师”,有别于拥有正式制度权力的“政府规划师”,也有别于为一般企事业单位服务、收入与开发项目绑定的“执业规划师”。
2019年5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了《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对责任规划师有如下定义:由北京市各区政府选聘,作为独立第三方人员,为责任范围内的规划、建设、管理提供专业指导和技术服务。具体的岗位在街道乡镇,以专业力量助力基层开展城市更新工作,协助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细化治理平台,是传统城市规划工作向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事务治理转型的新探索。
责任规划师角色主要有三个目标:
一是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和智能服务。深入基层获得一手海量信息,把对空间治理和基层治理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出来,达到信息可用最大化。
二是为决策者提供具有技术性或政策性的解决方案。寻找利益价值观正确、多元利益均衡的解答,真正做到问计于民众。
三是积极参与解决过程,在学中干、干中学,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寻求具体方案的改进策略,探索止损、推广或退出机制。
“新业务”的几个具体表现:
其次谈谈“新业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打破部门界限,建立城市基层治理需要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工作平台。各责任规划师团队可以深入了解基层需求,从基层单元入手,积少成多汇总成各区乃至全市的跨部门的基础信息数据库,这是开展综合性社会治理工作的基础。既可以服务于精细化治理,也可以拼合成整体的战略蓝图,在确定城市更新优先权、发现更新机会、精算更新成本的效益分析等方面提供科学、全面、细致的数据支撑,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挥数据更新、方案对接、监督评估的作用。
第二,依托专业服务和宣讲解读,将政策自上而下进行传导。责任规划师作为独立第三方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基层规划建设、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是其本职工作。但除此之外,责任规划师还肩负着为对口街镇、社区提供政策宣讲的职责,通过宣讲会、宣传手册、线上宣传等手段,为基层老百姓解读政府政策,增加政策、方案和技术透明度。
第三,充分发挥平台协作、资源引介和社会协作等方面优势,引导居民自治共治理念,为中国基层治理赋能。责任规划师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和经验外,在多年从业经历中还积累了丰富的社会资源。能够在基层搭建起协作平台和工作机制,协调多方(涉及居民、基层组织、主管部门等)有序参与改造工作,发挥各方优势,推动基础自治共治。同时,结合基层需求,协同专业技术团队和社会组织,切实解决基础痛点难点。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