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市来说,城镇化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我市城镇化率达到51.8%,面对全市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新形势,市委、市政府近日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并印发《推进新型城镇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为我市推进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制定了指导方针和行动指南。
做好科学定位突出以人为本
我市城镇化工作将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按照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的统筹发展战略布局,优化发展格局,创新发展方式,推进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农村新型小区协调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我市市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大潍坊发展框架基本形成,潍坊成为面向东北亚、融入环渤海、对接京津冀的重要港口城市、山东半岛区域中心城市。
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城镇化进程中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原则。我市着重突出了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理念,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人口转移,不断提高人口素质,稳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让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此外,还确立了“优化布局,集约高效﹔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文化传承,彰显特色﹔遵循规律,创新发展”等原则,着力避免把城镇化等同于城镇建设,扭转“见物不见人”的思想倾向。
构架层级体系优化发展布局
城镇化工作涉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此,总体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更加至关重要。我市在整体布局上,按照突破滨海、提升市区、开发两河的统筹发展战略布局,确立了“一群引领、两河贯通、三带隆起、统筹城乡”的市域空间布局形态,集聚发展“中心城市组群”,通过“一群、两河、三带”有机组织联接,形成山水相依、海陆互通的潍坊城市群发展新格局。“一群”引领,以中心城区、滨海区为核心,融合50公里半径内寿光市、昌乐县、安丘市、昌邑市及峡山区统筹发展,形成“中心城市组群”战略布局。“两河”贯通,依托潍河、弥河自然禀赋条件,对“两河”流域实施保护性开发,规划生态绿楔,构建全局大生态系统,将南北自然地理优势转化为文化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优势。“三带”隆起,推动中部胶济城镇带、北部海洋产业带和南部生态保育带协同发展。
从纵向看,中心城市、县级城市、小城镇、小区,全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层级体系非常清晰。基于此,我市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助推各层级协调发展。强力提升中心城市,树立大市区概念,将中心城市作为相互协调、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统筹研究、一体规划,加快建设“绿色、智慧、创新、人文、畅通”城市,全面提升辐射带动能力。顺应县级城市扩展态势,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打造非农产业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差异化发展小城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引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推进差异化发展。稳妥推进农村新型小区建设,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促进农民市民化、农业规模化、农村小区化“三化”联动。
强化产业支撑提升承载能力
产业是城镇发展的“火车头”,没有产业的发展,城镇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我市根据全市各层次、各地区产业现状,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整体推进产业协调发展、互补发展。中心城市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建设具有更大辐射带动功能和持续发展活力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县级城市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每地重点培育2—3个优势主导产业,与中心城市分工互补发展。小城镇坚持“一镇一业”、“多镇一业”,发展特色产业,做专做优主导产业。小区村庄按照“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城镇化的扎实推进需要强有力的城镇综合承载功能。我市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交通体系、能源设施,环卫一体化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同时,大力提升城镇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医疗卫生和养老资源分配,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保障体系。
创新体制机制确保持续发展
谋划和推动城镇化工作,要首先考虑自然禀赋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我市通过划定生态红线,设定相应控制目标,为未来留足生态空间。为此,我市提出着力构建永续发展的生态体系,实施全局生态保护,规划建设山海河田大生态格局。空间上以“两河”生态保护带和南部生态保育带三条绿楔为生态骨架,划定全市生态保护区,布局城镇生态间隔屏障,加快绿色生态网络全覆盖。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分别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建设开发强度。同时,节约集约利用资源能源,提高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利用水平﹔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发展多元开放的现代城市文化,保障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创新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推进规划管理体制改革,设立市规划委员会,统筹协调各类规划编制实施,探索实行“多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积极推动“一改二动三集中”,改革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创新行政审批管理体制、完善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确保新型城镇化健康长效发展,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潍坊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