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国办发〔2019〕40号)有关指导精神,满足人民群众对运动健身的需求并促进全民健康,推进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建设,深入实施成都市“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助力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并努力向“世界体育名城”、“世界生活名城”跃升,实现体育健身蔚然成风,成都市将进一步提升体育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近日,成都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共同编制形成《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正式对外发布。
1 什么是“家门口运动空间”?
家门口运动空间,指市民从住家或单位等经常活动的区域出发1000米(15分钟步行距离)范围内,能够便捷使用的健身运动空间。其具有4大特征:
多种项目对应的“家门口”运动场地设施距离
按照上述特征,成都将形成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天府绿道和公园绿地融合植入体育设施为特色,充分激发城市“金角银边”空间体育潜力和加大存量体育设施开放共享为补充的家门口运动空间供给体系。
2 “家门口运动空间”有哪些?
目前,成都已建成多个不同类型并对外开放的“家门口运动空间”,既有辐射范围广的大型体育活动场地,也有“小巧玲珑”的社区运动角,以及“体绿结合”的体育公园和绿道运动场所。
综合运动场↓↓↓
体育公园↓↓↓
绿道运动场所↓↓↓
社区运动角↓↓↓
3 “家门口运动空间”未来建成什么样?
市民所关心的,今后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将按照什么标准打造、建成什么模样?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导则》作出了详细说明。
法国巴黎社区不规则篮球场
巴西里约热内卢社区不规则足球场
划重点!!!
《导则》提出了多项目标
1、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稳步增长:2025年达2.6平方米/人,2035年达2.9平方米/人。
2、2025年,各区(市)县内50%街道建成不少于1处室外体育活动场所,2035年,各区(市)县内100%街道/乡镇建成不少于1处室外体育活动场所。
3、2025年,各区(市)县内50%街道建成不少于1处综合健身馆,2035年,各区(市)县内100%街道/乡镇建成不少于1处综合健身馆。
4、体育公园建设稳步推进:各区(市)县2025年建成不少于6座,2035年建成不少于10座。
5、加大存量体育设施稳步开放。
4 “家门口运动空间”怎么建?
《导则》提出,由政府主导,统一规划布局街道、社区内的公共体育设施,包括综合运动场、健身馆,全民健身的器械设施等。高品质构建“15分钟健身圈”,为市民就近健身提供保障。
七道堰社区运动角篮球场
《导则》提出,新建综合公园应划定相对集中的健身活动区,布置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等球类场地。并结合市民喜好,推荐了不同体育设施以供搭配,可考虑增加轮滑、冰雪运动、棒球等新兴运动设施。
《导则》结合天府绿道建设,在天府绿道中打造健身新空间,为体育设施进绿道提出指引。在绿道内植入运动场景,构建运动体验新空间和全民健身新品牌,提升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和场景。
《导则》还强调,政府与市场主体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城市街旁空间、屋顶空间、老旧厂房、短期暂不开发土地、商业建筑内部空间、小区院落空间、桥下空间等“金角银边”空间资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结合场地形状、地形条件等因素,可灵活设置不规则场地,如笼式足球场、足球墙、网球墙等体育场地及设施,进一步补充完善“15分钟健身圈”。
敲黑板!!!
1、鼓励利用贴近市民身边的“金角银边”空间打造示范性的“社区运动角”,原则上场地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包含不少于3种运动项目。
2、2021年度,市体育局会同相关部门和全市各区(市)县,将在全市打造不少于50处贴近群众、便捷可达的“社区运动角”以及200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丰富完善公共体育设施供给。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