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光明日报:专家热议“让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发展”

2014-10-08 10:05 来源:光明网 作者:董山峰 邱玥 魏月蘅 王晓樱

规划必须有威力

“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现实中,规划不执行以及被随意篡改等现象并不鲜见,政府换届、领导调整都可能使之前的规划沦为废纸,有的规划甚至演变为侵害百姓利益的依据。

随着城市发展速度的加快,不确定因素增多,再加上部分地区急功近利,不少城乡规划在实施中“变了调”:有的县市布局倒退,加剧低效发展;有的地方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如何从乡村“挤压”出建设用地上;更多的城乡统筹规划满足于孤芳自赏式的“宣言规划”。

张京祥指出,我国的空间规划更多地表现为技术性文件,往往缺少“法规”的色彩,而空间规划与相关的配套法规之间又几乎是分离的,这不仅导致了我国许多类型的空间规划缺乏法定约束力,而且缺乏法定的实施动力。

加强向社会宣传规划内容、普及规划知识,让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了解规划,不仅有助于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也有助于促进规划实施,还可增强规划监督力度、杜绝违背规划行为。”刘奇志说。

规划如何引领发展

如何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从本质上讲,城乡统筹规划只是表明了一种空间发展的意图,如果没有相关制度与法规的支撑,它只能进行消极、被动的应付式管理,而难以谈及主动的实施推动。”张京祥说,“我们要加快解决与实施城乡统筹规划配套的相关制度建设与法规建设工作。否则,即使我们编制再多的城乡统筹规划,也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难免在实施中受制于各种因素和利益关系而不断‘变调’。”

“城乡规划在关注物理结构时,也应当认真对待城乡治理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这样理解规划的引领作用:“未来,城市财政和公共服务治理结构应建立以房产税为主的多中心公共服务结构,成为自由、平等、开放的城市,而不是经济和福利的城市。”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唐子来表示,当前城乡规划要进行内涵的转型和价值的转型。内涵的转型即从单纯的物质空间规划迈向更加关注经济社会、公共政策和生态环境,促进“多规融合”。价值的转型即从单一的精英式规划走向融合精英规划、民主规划、公正的规划于一体,实现社会各利益体的沟通和协商,目标指向社会各方都能够广泛参与的包容性发展。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贺雪峰提示规划专家:城乡二元结构和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农民能够在城市生存困难时体面地回到农村,对农民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若在当前中国过早地推动农民不科学进城,很可能造成农民进城不体面不满意的生活,进城不能返乡很可能导致社会遭遇经济危机、城市危机及政治动荡。

李晓江教授指出,随着社会治理的转型,规划师应该在国家、市场、社会三方空间规划起到协调作用。关切城镇化中人的去向与发展的模式,关切人口流动的服务与保障,关切现代化目标下的城乡关系,关切各阶层各群体的诉求,关切城乡社会发展与建设,从发展优先转向以人为本,用规划师的知识与智慧推动社会冲突等问题的求解。

2/2<12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