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周岚:城市发展动力转型与学科、行业凤凰涅槃

2021-11-18 09:1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2021年9月26日,作为2020/202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暨2021中国城市规划学术季的重要活动之一,学术对话十三“空间治理转型及行业变革”在成都召开。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聚焦城镇化的发展动力变化引发城市规划行业、学科变革,分享了她对于新发展阶段行业分化融合变革,以及未来规划设计重点方向的思考。

0.jpg

周  岚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主任委员,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一、城市建设发展动力面临转型

01 政府和市场力量联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从住房差、基础设施差、交通差,转变为当前城市基础设施供应、住房供应适度超前的格局,总体上来看,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联动的结果。从政府视角来看,政府通过绘制美好蓝图、引导市民参与讨论,达成城市发展愿景共识,开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土地一级开发和土地出让等制度,有效发挥政府调控力。从市场视角来看,市场通过房地产机制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满足市民居住需求同时,与政府力量联动形成合力,推进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

02  由“空间牵引发展”主导城市增长的动力逻辑转变

经济社会的变革是规划行业转型决定性、根本性的力量,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点变革:一是国家住房政策改革。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此后,与房地产相关的部门陆续出台了与之相配套的政策,涉及到房企融资、购房者信贷等方面;二是国家土地政策的调整。更加强调土地资源节约利用自上而下的有力管控,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到“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三是经济社会转型。在国际国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背景下,中央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人口结构、居民收入结构等社会也产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因此,由空间牵引发展主导城市增长的逻辑已经变化,规划设计学科和行业必须随之调整。

二、变革期要提高学科凝聚力强调团队智慧

在新发展阶段转型的关键时期,学科的讨论和交流非常重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规划设计行业面对众多城市问题,通过讨论、交流形成思想,以团队智慧解决中国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当前,城市发展动力转换带来的变化,同样需要发挥团队智慧与时俱进地应对,要通过广泛实践、沟通交流、相互借鉴,进而推动行业随着国家的发展不断发展。

三、规划设计行业面临“分化-融合”的凤凰涅槃

01 规划设计行业分化

机构改革后,大部分规划设计人员分属于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和城乡建设两个系统,工作内容和重点呈现不同。随着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职能的改革集中,自然资源部门已成为和财政、金融类似的国家源头管控要素配置部门,国土空间规划成为调控空间资源配置的政策性工具,服务于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主体功能区划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资源保值增值等国家战略;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工作,则围绕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等,更加强调行动导向、以及改善人居环境的结果导向,更加重视设计在建设实施过程中对空间品质提升、特色风貌塑造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同时,规划、设计、研究三者也会进一步分化:规划更强调政策属性及其公开性、公正性、透明性;设计更强调空间对场所塑造的因地制宜、家园场所感营造;研究将大大扩张,为更好更精准的公共政策、设计提供学术支撑,聚焦城市规律的探寻,强调理性、深度、中立。

02 多专业融合发展

各专业将进一步融合,逐渐形成交互协同的空间治理学科群。响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变化产生的多元需求,围绕空间的经济、生态、民生、治理、新技术运用等问题进行交叉融合,如与经济学专业协作,深度研究如何驱动城市持续增长发展;与生态学、环境工程、能源工程专业协作,深度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的城市和建筑解决方案;与社会学、心理学专业协作,深度研究城市更新中的场所感、家园意识的塑造;与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专业协作,深度研究新科技的空间应用、以及与新一代信息科技革命的融合发展。随着专业的融合发展,将推动发展出综合考虑和平衡各类空间使用关系的知识图谱,并进一步推动形成多专业交互协同、具有中国特色的空间治理学科群。

四、未来空间治理要聚焦城市现代文明形成

未来是中国“城市文化”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都市社会逐渐成熟的时期。当前,城市还是陌生人社会,房子、住区、街道组成的,城市要变革成为“家园”,中国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发展变革为现代的都市社会,将是一个长的历史进程。人-文化-经济增长和空间的交互融合协同,是下一个阶段空间治理的关键。未来会有更多空间相互融合塑造、小微精细的美好故事,也会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背景下中国城市现代文明的发展形成。

供稿单位: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