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白重恩:实现“双碳”目标,我们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2022-01-11 10:54 来源:新华网思客

导读

2021年12月28日-29日,由新华网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人文清华承办的“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北京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格局 新优势 新篇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弗里曼讲席教授白重恩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白重恩认为,“碳中和”目标为改革创造了巨大的推动力,要让市场机制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起更重要的作用。

以下为演讲摘录: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尽管还有一段时间,但是必须较早部署才能够有条不紊地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首先,“碳中和”战略会对我们的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和发达国家相比,实现“双碳”目标对中国经济的挑战更大,这里面有几个特殊的原因。

一个原因就是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处于发展比较快的阶段,各方面的建设也会比较快速地发展,用能的需求也会比较多,而碳排放很多是来自于用能,并且在建设中我们除了用能以外还有一些生产的过程也会产生排放。另外,我们人民生活改善的速度也比较快,也会产生更多排放。所以在需求增长比较快的情况下,我们在2060年达到“碳中和”目标挑战是很大的。

第二,我们希望2030年达到“碳达峰”,2060年达到“碳中和”,这中间我们留了3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其实是很短的。很多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他们所期待的“碳中和”的时间都留了50、60年的时间,所以对我们来说要比别人更快速地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转变是挑战的第二个来源。

第三,我们的能源结构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也提出了挑战。我们高度依赖于化石能源,比如说电力中我们高度依赖火电,我们的发电量里面大多是煤电,还有其他的一些像油、天然气这样的发电。要实现“碳中和”,火电的比例就必须要减到很低的程度才可以。要实现这样的转变其实也是比较难的,尤其是火电,比如像煤电这样的行业,从一个电厂建成到正常的退役通常是30-40年甚至是50年。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需要让一些火电厂提前退役,对我们来说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上面这些原因都让我们感受到,要实现“双碳”目标,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是实现“碳中和”目标不仅给我们带来挑战,也给我们带来机遇。我认为机遇主要来自几个方面:

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全球竞争力方面的机遇。中国的企业在新能源方面和全球相比有一定的优势,虽然我们传统车企和世界最领先的传统车企距离可能会更大一点,但中国的一些电动车企业应该说和全世界最好的企业距离不是那么大。在其他的能源,比如说太阳能这方面,中国太阳能电池企业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因为全球主要的经济体都要追求“碳中和”目标,所以他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就会比较强,而中国在这方面比较有优势,所以我们的全球竞争力能够得到非常好的发挥。我们要为我们的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的政策环境,支持他们为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方面,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在很多改革方面可以更快地推进。过去我们有一些方面的改革还是比较困难的,比如说电力市场的改革,很多行业的准入方面的改革都是比较艰难的。但是因为有“碳中和”的目标,如果我们不改革就不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以“碳中和”目标为改革创造了巨大的推动力。通过改革使得我们的能源市场更加高效率地运行,我们企业的准入门槛更低,竞争更加充分,资源配置也更多地由市场来决定,这样就对更多企业公平竞争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也为那些创新做得好的企业能尽快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创造比较好的条件。所以我觉得对企业来说,尤其是对在绿色能源、绿色技术方面有优势的企业来说,“碳中和”所创造的更加完善的市场条件,会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多的机遇。

第三方面,要实现“碳中和”一定要有更多的创新。创新的最大动力就是市场,如果创新可以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那么企业创新的动力就会更强。

我们怎么来为企业带来这样的机会?

首先,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让市场机制在实现“碳中和”的道路上起更重要的作用。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叫做“碳定价”。所谓碳定价,就是如果一个企业产生了二氧化碳或者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就要为此付出代价。有不同的形式来实现碳定价,比如碳税,如果排放了一吨二氧化碳就要交一定的税,就要为排放付出成本。另一种是碳排放权的交易,企业如果要排放,必须事先有排放权,而排放权因为在市场上是可以交易的,所以它有一个价格。在欧洲现在大概每吨排放权的价格是80欧元,多排放一吨二氧化碳就要付出80欧元的成本。不管是碳税还是排放权的交易,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排放的成本由排放者来负担,排放者就有很强的动机来减排,为了减排,他们或者要自己创新或者要更多地利用别人创新的产品,这是创新最大的动力。

第二,跟“碳中和”技术有关的创新,我们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要对创新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包括税收补贴等等,让他们的创新能够得到比较稳定的保护。还要营造一个稳定的政策预期,让创新者能够放心地去创新,我觉得这是企业创新应该有的一些重要的前提条件。

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经济安全。我们传统的能源里面像石油、天然气都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供给风险,如果我们更多使用清洁能源,像风能、光能等等,这些供给对外依存度不是那么高,会改善我们的经济安全。

所以从各个方面来说,“碳中和”的目标都给企业带来比较多的机会。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