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8.1%!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来了

2022-01-17 16:31 来源:经济日报、人民网

1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发布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并就各界关心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初步核算,2021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3086亿元,比上年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45090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80亿元,增长8.2%。

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实现

经济较快增长。2021年,我国经济增速为8.1%,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分别增长18.3%、7.9%、4.9%、4.0%。按两年平均算,分别增长4.9%、5.5%、4.9%、5.2%。

就业总体稳定。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达到了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1%,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2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9%,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

国际收支基本平衡。2021年,货物进出口顺差比上年扩大20.4%,达到进出口量稳质升的要求。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连续8个月保持在3.2万亿美元以上。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达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的要求。

单位GDP能耗下降。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接近降低3%左右的预期目标。

粮食产量再创新高。2021年,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达到1.3万亿斤以上的预期目标。

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突破110万亿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7.7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突破了1.2万美元。

经济总量突破11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2万美元,对此应如何看待?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就此回答了经济日报记者的提问。

“经济总量达到110万亿元,确实是一个标志性事件,人均GDP也相应提高了。可以说,过去一年,我国经济总量规模和人均水平都是持续提高的,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也意味着我国发展的基础更牢、条件更优、动力更足,同时也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宁吉喆表示。

第一,这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过去一年,名义GDP从101万亿元到114万亿元,增量约13万亿元人民币。

“这个增量,按年均汇率折算合2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上一个比较大的主要经济体一年的经济总量。如果考虑汇率因素,增量还不止2万亿美元。这个经济总规模和经济增长数量之大,来之不易。”宁吉喆表示。同时,我国全部工业和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37.3万亿元、31.4万亿元,已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首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万元人民币,按年均汇率折算为12551美元,虽然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人均水平的下限,但逐年接近。2021年我国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均GDP水平,现在初步测算,2021年世界人均GDP是1.21万美元左右,我国是1.25万美元。

第二,这意味着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继续位居世界前列。2021年,粮食总产量1.3万亿斤以上,按世界的统计,谷物产量居世界第一,籽棉、花生(油料的主要来源之一)、肉类、茶叶、水果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工业方面,粗钢产量10.3亿吨,发电量8.1万亿千瓦时,化肥产量5446万吨,布产量396亿米,汽车产量2653万辆,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4.7亿台,手机产量16.6亿台,均居世界第一。同时,科技实力也明显增强。目前,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超过500万人年。2021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359.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5件,比上年又提高了1.2件。

第三,这意味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200万。居民收入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8.1%;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万元,实际增长12.6%。反映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是下降的。2021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8%,比上年降低了0.4个百分点。

第四,这意味着我国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我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拉动了世界经济增长。2020年,世界经济负增长,我国经济正增长,对世界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2021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25%左右,是引领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统筹抗疫发展对全球抗疫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过去一年多,我国率先控制住本土疫情,并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保证了14亿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这本身就是对世界抗疫的重大贡献。同时,到去年底,我国已累计向国际社会提供了约3720亿只口罩,超过42亿件防护服,84亿人份检测试剂,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0亿剂新冠肺炎疫苗,成为对外提供疫苗最多的国家。

“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人均GDP尚未达到高收入国家下限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当前还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宁吉喆表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艰苦不懈努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

2021年是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国际上复杂严峻的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等多重考验,我国立足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积极畅通经济内外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

从“三驾马车”来看,全年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都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5.3、1.1、1.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5.4%、13.7%、20.9%。

内循环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超过50万亿元,增长4.9%。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9.1%,比上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经济增长还是内需拉动为主。

宁吉喆表示,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显现,内需扩大拉动了进口;产业体系健全、生产能力稳定的优势得到发挥,外需拓展促进了出口。202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再创历史新高,其中进口、出口分别比上年增长21.5%、21.2%。内外需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而且是相互结合的。

“面临复杂严峻的经济环境,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没有变,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不断涌现。”宁吉喆表示,下一步,我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不仅来自需求“三驾马车”的拉动,而且来自供给的推动;不仅来自内需的扩大,而且来自外需的拓展;不仅来自消费的增长,而且来自投资的发展;不仅来自改革的推进,而且来自创新的带动。我们有信心、有底气,也有能力、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4.126亿人,我国人口保持平稳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全国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14126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2‰;死亡人口1014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34‰。

对此,宁吉喆表示,2021年,我国人口保持了平稳增长。一是人口总量还在继续增长;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基本稳定;三是城镇人口增加较多;四是流动人口明显增加。

宁吉喆表示,人口增速放缓是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到一定阶段的客观结果,老龄化、少子化也是发达国家乃至一些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的问题。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比上年减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二是生育水平继续下降,三是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也推迟了年轻人的婚育安排。

“未来一段时期,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4亿人以上。”宁吉喆表示。

一是育龄女性总量还是较多的。我国人口基数大,目前仍有3亿多育龄妇女,每年能保持1000多万人的出生规模,人口总量将保持一定水平的增长。

二是三孩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从过去十几年看,“单独二孩”“全面二孩”等生育政策均取得积极成效,出生人口数量增加。2021年5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各地纷纷制定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政策效果将逐步显现。

三是人口的预期寿命在持续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条件大幅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死亡人口一直少于出生人口,有助于人口总量保持增长态势。一些被推迟的生育将在未来一段时间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将对人口总量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