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朱晓进委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

2022-03-04 15:51 来源:人民网

MAIN202103100912000553416296073.png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


脱贫攻坚成果如何同乡村振兴实现有效深度衔接?“十四五”时期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民网对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进行专访。

推进乡村全面发展 为建成成色更足的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人民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理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义?

朱晓进:“乡村振兴”是一篇立足当前和着眼未来的“大文章”。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但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有赖于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和高水平的发展。立足当前,必须实现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乡村的全方位的整体性的发展和进步,为建成成色更足的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步入小康社会的乡村,也将迈出现代化的步伐。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乡村依然是关键,因此,《建议》列专章阐明了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明确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要“深化农村改革”,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这四个方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主要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因此,我们要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高度来认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要从“全面推进”这一系统性方位来深刻理解《建议》的精神内涵和工作要求,积极投身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去。

振兴乡村农业产业 助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

人民网:《建议》中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要“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对此,您如何理解,有何建议?

朱晓进: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必须首先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入手。农业生产承担着守好适应国计民生需求的粮食安全底线的重大责任。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还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还有一些必须尽快补齐的短板和弱项。以耕地问题为例,我们面临的不仅是如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量”的问题,而且面临如何不断提高耕地产出效益的“质”的问题。

乡村振兴首先是乡村农业产业的振兴。提升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程度,既是“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建议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产品的高质量产出。

从乡村振兴的长远发展着眼,要努力拓展产业空间,不仅要发展现代种养业和乡土特色产业,还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乡村休闲旅游业、乡村新型服务业和乡村信息产业,要注重引导乡村产业沿着同一产业链不断由低端向中端和高端延伸和发展。要让农民看到在乡村职业发展的前景,为回乡创业和留乡创业农民提供更多的用武之地,为他们搭建实现“乡村梦”的平台。乡村农业产业的振兴,可以助力“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体制机制 注重平衡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与均衡性

人民网:对于“十四五”期间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您有何建议和思考?

朱晓进: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时期,但对于脱贫地区来说,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从而为下一步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并建立和完善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确保脱贫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扎实。

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仍需要有体制机制的创新来巩固脱贫工作成效,要在有效性和均衡性方面完善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并且“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其现实意义也正在于此。

脱贫攻坚的实践和经验都在提示我们,脱贫攻坚必须与当地整体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融合,各个具体的脱贫项目必须得到整体的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支撑,脱贫攻坚成果才能真正得到巩固;只有将贫困地区的脱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机融合,与特色小镇建设、生态环保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深度融合,才能使脱贫攻坚成果真正得到拓展。

因此,各级政府在“十四五”的工作部署中必须要以长远的可持续的眼光,去认真考虑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如何确保广大农民由脱贫致富奔小康顺利迈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提高农民科学素质 让乡村教育成为乡村振兴“新动能”

人民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

朱晓进:乡村振兴是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一场崭新的革命,同时也是农民走向自身现代化的一场自我革命,广大农民必须在这场革命中切实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长本领才干,增强思想道德修养,提振精神风貌,提高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以人的现代化发展带动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千千万万的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需要一支强大的“三农”建设队伍,需要一大批乡村振兴各领域的人才。

农民整体的现代化能力水平和素养将决定乡村振兴的质量。因此,最重要的问题还是在教育农民。要构建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适应的乡村教育体系,真正让乡村教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一要加强对农民建设新农村能力的教育,让农民增长真本领,要通过发展乡村职业教育助推乡村的人才振兴,让更多的农民通过职业教育掌握从事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的本领,能够就地就业创业,能够为乡村振兴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

二是要提升乡村基础教育的质量,使农村的孩子有平等的机会成就人生梦想,为整体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三是通过发展乡村“大教育”提升农民精神风貌。要加强对农民的精神文明教育,引导农民群众自立自强、向上向善;要加强对农民建设新农村能力的教育,让农民增长真本领,能够为振兴农村踏踏实实地干好工作;要通过各种教育渠道,有效推动广大农民深化对乡村振兴战略中主体地位的认识,从而增强农民自身的身份认同感和角色归属感;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艺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要加强对农民的理想信念教育,在其内心植入深深的“乡土梦”和进取精神,心中有信仰,脚下才会有力量,乡土才能成为“热土”。

广大农民日益提高的现代化素质以及由农民内心生发出的生活热情和热爱家乡、心系乡土的热忱,一定会成为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不竭力量源泉。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