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东援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同济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城市交通与其他领域一样,在经历一个快速发展过程之后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文明发展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带来的制度环境变化、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任务等促使城市交通领域的管理者、研究者和技术人员深入思考下一步的发展路径。值此关键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明确了当前阶段的基调为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中国不但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社会、生态、文化、国家治理体系也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政策框架角度来看,“十四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面临一个主题和五项考题。即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科学回答“双碳”目标、以人民为中心、规划体制转型、空间格局变化、贯彻交通强国战略五项考题。
高质量发展要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调整任务结构并实现对策转型:从围绕车的技术性规划转向以人为本的公共政策导向下技术策略规划;从主要着眼于交通网络自身转向在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多尺度下深入研究空间与网络关系;从行业自身系统行动转向跨部门、跨领域协同的体系化对策;从顺应发展保障需求转向贯彻国家战略的政策性工具。
在追求人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双碳”目标、在经济持续增长的过程中降低碳排放是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因此,在坚定公共交通优先战略决心的同时,积极探寻切实可行的引导交通绿色转型之路是“十四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公共交通可达性和公共服务可及性目标、城市居民通勤时耗改善、非机动交通体系改造及空间品质提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体现。如何根据各个城市具体情况在城市空间重构和城市更新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是城市交通领域管理者和规划师需要回答的问卷。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是国土空间治理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改变了交通规划所处的制度环境。在新制度架构内处理好城市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关系,在国土空间规划传导过程中做好“十四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推进规划体系变革与融合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城市群发展阶段,城市与区域之间形成了紧密关联的空间结构,应从城市群、都市圈、城市三个层面构建区域交通系统。虽然以交通系统建设作为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的政策工具已有经验积累,但尚不足以有把握进行科学决策,因此,“十四五”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不得不面对理论指导不足的困惑。
国际风云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促使中国进一步加强供应链领先高地建设与高新技术推广应用,增强在国际供应链体系中资源配置能力,提升枢纽能级,将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涉及范围已超越软硬件系统建设安排。
新的主旋律,新的考题,激励我们奋力前行。本期所刊登的一组文章在认真判别趋势和辨识挑战的基础上,根据各自城市特点,在发展思路、目标选择、对策设计、举措抉择、体系衔接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经验。相信读者能够从中汲取更多智慧,增强迎接挑战的能力。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