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谈城市规划与建设_资讯频道_中国城市规划网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城市规划和建设时指出,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城市规划和建设时指出,要注重人居环境改善,要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强化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到加强老城区改造和社区建设,一系列多元探索持续推进,以改革强保护促改造,努力让城市“有里有面”,让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更好融合。
走进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让人很难想象曾经的大杂院会变成今天这样,院里干净整洁,铺着一水的青砖,私搭乱建没有了,木制的门窗都换成了断桥铝的。而让居民们更高兴的,是困扰他们几十年的如厕难、洗澡难这些老问题,现在再也不是问题。
雨儿胡同大变身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的高度重视,他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时隔37年后再度召开,从中央层面为城市建设搭建顶层设计,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一一作了明确。
随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次写入我国“五年规划”,城市更新升级为国家战略。2021年,《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印发,这是我国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以来,第一次以中央名义出台关于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的文件。
1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超过1200片历史文化街区的划定,让“修旧如旧”成为许多地方城市建设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尝试让规划师走进街道,听居民意见,邀请居民共同参与改造,仅在北京300多个街乡地区都有了自己的规划师。
城市生活越来越便利,文化味也越来越足。如今的北京,正在着力打造“博物馆之城”,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已达近百家;中轴线申遗实现新突破,进入了冲刺阶段;三千多条背街小巷旧貌换新颜,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一批老建筑得到了活化利用,成了网红打卡地;老舍笔下的“龙须沟”现在成了美丽的三里河公园。
城市,是百姓美好生活的依托,也是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既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现代社会的便利和舒心,又能保护住传统文化的历史风貌,北京老城区的改造,无疑是一种有效探索。要像爱惜自己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才能在保障民生的同时留住乡愁。城市不光有形,更会有神。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