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千年大计 雄安五年

2022-03-30 14:0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记者 李贞 刘少华

1.jpeg

雄安新区悦容公园北苑内的景色(2021年9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 宇摄

2.jpeg

2021年9月6日,参观者在2021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参观“数聚雄安 智绘未来”雄安展区。梁子栋摄(新华社发)

3.jpeg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E组团集中交付的安置房(1月17日摄)。地上建筑包含157栋住宅楼、2所幼儿园、1所小学及1所社区服务中心,共计9147户精装修住房,可安置居民近3万人。新华社发

4.jpeg

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摄

起笔,即是世界眼光;落笔,便是千年之城。

“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2017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到河北省安新县进行实地考察,主持召开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工作座谈会。当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5年时间过去,雄安新区已从顶层设计规划,进入如火如荼的大规模建设,一座伟大城市已见雏形。

今年是雄安新区实现“显雏形、出形象”目标的关键之年。《“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加快启动区和起步区建设,推动管理体制创新”。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

一幅更新、更美的雄安画卷正徐徐展开。

春潮涌动建设“样板之城”

春节假期刚结束,一台台大型机械开进雄安新区启动区。

隆隆作业声中,2022年雄安新区一季度项目集中开工。43个开工重点项目的总投资达到601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有16个;首批央企疏解项目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大产业园项目全面进场施工;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等重大公共服务标志性工程开工建设。

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让一项项规划有序落地,推动一个个目标稳步实现。近5年来,建设者们日夜奋战在雄安新区建设现场,让雄安新区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从“纸上”到“地上”。

以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为“牛鼻子”,一批重点疏解转移项目有序落地,起势良好。

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首批3家疏解央企总部启动建设程序,中科院雄安创新研究院、中国电信雄安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疏解项目开工建设,中央企业在新区设立分支机构等100余家……

作为新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先期入驻企业的职住一体综合园区,雄安商务服务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新建成的启动区规划展示中心,将为疏解对象提供注册、供地、审批、建设等“一站式”综合服务。

去年底正式交付使用的容东片区,如今一片喜气洋洋——出门见绿,游园环绕,学校医院、便民服务等一应俱全,回迁群众在这里开启美好新生活。加快住房、薪酬、社保、医保、人才等一揽子配套政策制定,出台积分落户、居住证实施办法等,承接疏解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北京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加速向雄安新区辐射。

北京市支持新区“三校一院”交钥匙项目进展顺利,北海幼儿园正式建成移交,史家胡同小学和北京四中雄安校区基本完工,雄安宣武医院一期主体结构封顶,为新区高水平公共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北京市不断完善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和对接合作机制。

截至去年底,北京市已对口帮扶29所雄安学校,六一幼儿院、朝阳实验小学、中关村三小、北京八十中分别对口帮扶雄县幼儿园、容城小学、雄县二小、安新二中;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妇产医院、市疾控中心和市卫生健康监督所分别对口帮扶容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健康监督所,帮助当地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保障非首都功能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交通建设加速完善,“京津冀”地区正变得更加畅通。

2020年12月27日,京雄城际铁路建成通车,从北京抵达雄安新区最快仅需50分钟。同时建成的雄安站,从上空俯看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宛如落在大地上的一滴露珠,润泽一方。雄安站采用独特的结构设计,候车大厅内没有一根立柱遮挡视线;站顶铺放着4.2万平方米的光伏组件,可直接利用太阳能发电;站内采用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可实时计算各类能耗并进行数据分析、管理……先进的设计理念让这座“亚洲第一大火车站”足以成为雄安的一张新名片。

2021年5月底,京雄、荣乌新线、京德一期高速公路和容易、安大线建成投用,4条高速3条国省道500多公里对外骨干路网已建成通车,打通了千秋之城“四纵三横”交通大动脉。2022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还特别提到“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实现京雄高速北京段主体工程完工。”

目前,雄安新区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快线(R1线)项目施工正酣。指挥部项目经理彭少中表示:“R1线是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点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中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连接纽带,填补国内轨道交通体系‘高铁、地铁’二元结构之间的空白。”未来,京石、津雄等5条高铁将经由雄安站,河北雄安新区与京津的“距离”越来越近。

按计划,今年,雄安新区将有总投资超过7000亿元的200余个项目投入建设,为新区设立5周年再添精彩。

蓝绿交织打造“生态之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先植绿、后建城,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一个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雄安新区的重要价值体现。”

近5年来,雄安新区天更蓝、水更清、树更多,“生态之城”正在成长。

2017年11月,“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种下了扎根新区的第一棵树,绿色由点及面,满目绿色蔓延在雄安大地。

2019年1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区造林区域,登上秀林驿站平台远眺。

望着一株株摇曳的树苗,习近平总书记欣喜地说:“让它们跟着雄安新区一起慢慢生长。不要搞急就章,不要搞一时的形象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雄安新区就是要靠这样的生态环境来体现价值、增加吸引力。”

5年过去,雄安新区已累计造林45.4万亩,栽下经济林木、果树、景观树种等2300多万株树,森林覆盖率由最初的11%提高到32%。

雄安新区的“千年秀林”绝不是简单的植树造林,而是意在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空间,不只是打造几处景致,更在于营造“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意趣,呈现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雄安集团生态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片、廊、环相连的森林生态系统,形成均衡分布的森林游憩空间、形式多样的森林文化载体,打造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把新区建成北部森林环抱,南部湿地相拥的国际一流森林城市。

“千年秀林”担得起“秀”字,树种千挑万选,栽植精心呵护。

“我们选用白蜡、国槐、银杏、元宝枫等乡土树种,都是因地制宜的考量,选择的树种要符合长寿、珍贵、健康、美观的要求。”中交天航局起步区北部绿化带项目施工总承包一标段生产经理路飞说,要着力打造配得上千年之城、记得住乡愁的,异龄、复层、混交近自然森林。

高质量理念就贯穿“千年秀林”项目全流程。新区组织开发了雄安森林大数据系统,为每棵苗木发放专属二维码“身份证”,详细记录苗木各类信息,实施从苗木来源到起苗、运输、种植、养护、成长的可追溯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精确定位、精准管控。同时,建立数字监管平台,打造新区数字森林。地上每种一棵树,系统就会生成一棵虚拟树,虚实一一对应,从而组成“数字森林”。

通过森林管理指挥系统、森林管护系统、“千年秀林”远程监控系统等,则能实现森林消防全时防控和及时报警。游憩林地、环淀生态廊道、微地形建设、灌溉系统建设等,让森林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更新、自我演替。

2021年7月18日,雄安郊野公园试运营开园迎客。“一淀、三带、九片、多廊”生态空间格局已然形成,雄安郊野公园、悦容公园、金湖公园等一批高品质游园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如颗颗明珠点缀其间。“一淀”所指的白洋淀,近两年内最高水位达到7.4米,是近20年少有的高水位状态。

雄安新区制定实施《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工作,累计实施治理工程243个,白洋淀水质不断改善,“华北之肾”功能逐步恢复。

2018年前,白洋淀处于劣Ⅴ类-Ⅴ类重污染状态;自2019年起实现了由Ⅴ类到全面Ⅳ类局部Ⅲ类;再到2021年白洋淀整体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珍稀候鸟蹁跹而至,苇绿荷红风情荡漾。这是1988年白洋淀恢复蓄水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实现从劣V类到Ⅲ类的跨越性突破。“三年三个台阶”的连续突破,改善速度之快开创全国先例。目前,白洋淀已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最新观测数据显示,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数量共计230种,比新区设立前多24种。

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助力雄安新区成为“无废城市”。

雄安新区首个垃圾综合处理设施一期工程采用“去工厂化”理念,地上打造郊野公园,营造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生态景象;地下的垃圾处理综合设施,通过空间封闭、防渗、隔音、降噪等措施,使垃圾处理全过程在地下悄然完成,最大程度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排放烟气的大烟囱设计成莲花造型的观光塔,可以登高领略雄安美景。

餐厨垃圾、市政污泥、生活垃圾、医疗废物都能在这“一站服务、就地消纳、综合利用”:有机垃圾处理产生热能、焚烧垃圾产生电能并网发电、炉渣作为再生建材骨料、污水净化处理后输送再生水厂,真正让垃圾彻底变废为宝。

“千年秀林”郁郁葱葱,“华北明珠”碧波万顷,百姓生活区干净宜居,美丽的雄安正以崭新风姿等待世人检阅。

创新科技引领“未来之城”

瞄准“千年大计”,雄安新区首先“新”在理念上,规划、建设始终遵循着前瞻性、引领性的要求。与一般城市不同,雄安的建设是先地下、后地上。

2021年入冬时节,容东片区迎来1万余户、3万余人回迁安置。这里地上是一座城,地下也是一座“城”——密布的管廊内,灯光明亮,干燥通风。一层是电力、水信、能源、燃气舱,另一层是物流通道。这意味着,空中架线路、地面埋管道导致的“空中蜘蛛网”“马路拉链”等“城市病”将在雄安绝迹,新区的道路将更美观更安全。而且,地下管廊预留的物流通道,使未来“无人驾驶物流车在地下穿梭往来”有了可能。

除了“地下城”,雄安新区还有一个看不见的“云上城”。

这里将建起全国首个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平台:城市计算中心是“大脑”,负责各类智慧城市系统的运算和存储功能;物联网平台和视频一张网平台负责统一管理城市内的物联网设备和视频监控设备,类似人体的“神经”;CIM平台是现实世界在数字世界的孪生镜像,新区每建设一栋楼,都会在数字雄安平台上生成一栋数字大楼,城中更换一个路灯,都能同步显示。目前,建设“智慧雄安”的重要支撑——雄安新区城市计算(超算云)中心项目已进入攻坚阶段,雄安将真正迈向“数字孪生城市”的新阶段。

在雄安新区,智慧交通最先进入应用阶段。

在雄安站,乘客不仅刷脸进站,还“看灯检票”。候车厅的乘客200米开外,就可看到所乘列车状态。原来,每个检票口旁有一高大的玻璃幕墙灯,它随旅客服务信息的变更而变色:候车是蓝色,检票是绿色,停检是红色。

在容东片区主干道两侧,每隔几十米就竖立着一根看似普通的灰色灯杆。“一杆多能,我们管它叫智慧合杆。”雄安集团基础建设公司基础工程管理部部长程建通介绍,这根杆以照明灯杆为基础,整合交通标志杆、信号灯杆、监控杆、路名牌杆、公共设施指示标志牌杆等功能,还预留了5G基站,为未来无人驾驶做准备。

今年1月,雄东片区城市数字道路建设项目(一期)建设方案公布。公告显示,该项目总里程为66.57公里,配套建设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视频监控设备、交通诱导系统、车路协同系统等;并适度超前部署智能感知终端、边缘计算节点、车路协同专用网络,实现对人、车、路数据的实时采集,为各类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服务,支撑交通管理、车路协同以及出行服务等智能化场景落地。

体制机制创新上,雄安新区也不断探索。

在雄安的建设项目上,工资发放用上了区块链。新区企业利用雄安集团搭建区块链资金管理平台,拨付的工资已超过13亿元,项目工程资金拨付全程留痕,为后续项目审计提供数据保障。

法定数字人民币试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等一批具有全国意义的改革创新试点陆续启动,深化自贸区雄安片区建设,成功申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快建设智慧海关,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雄安新区全面实施“雄才计划”,编制完成《河北雄安新区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安居兴业、建功立业搭建成长阶梯、强化服务保障。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标识。正是天光回暖时,在新时代的春风中,以过去5年的建设成果为起点,雄安新区定将书写出更加壮美的新篇章。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