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规划2.0——智慧平台
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智慧汇集与分享的平台,自媒体的普及使得智慧的汇集与分享在特定的群体之间更加便利,也可以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微博中,规划界的专家及粉丝们展开了有关城市热点问题的讨论,如广州大佛寺骑楼保护、北京钟鼓楼地区改造、梅州围龙屋拆除事件,都受到社会更大的关注。在微信中,微信公众号的异军突起和特定微信群的建立,加快了业内信息沟通与交流,也更加促进了智慧的分享。
北京规划院的茅明睿曾对规划行业的微博人脉特征进行了分析,反映出微博上规划圈群体的影响力、空间分布、增长趋势以及不同规划单位的人际特点。最近他又通过对微信公众号关于规划年会报道的分析,为我们展现了微信公众号在新媒体中的作用。
微博上的规划圈(茅明睿,2013)
微博、微信、网络论坛、虚拟社区正成为规划师之间智慧汇集与分享的平台,而且这种平台的自发性和快捷性的特点,使其在内容扩展和影响放大作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由北京规划院龙瀛博士所倡议并首创的北京城市实验室(Beijing City Lab,简称BCL),就是一个以北京城市研究为目的的虚拟研究社区,社区是一个开放性的松散研究者集合体,汇集了来自于规划学会、多家设计院的规划师和国内外多家院校的城市研究者、地理学者、经济学人、建筑师和公共政策研究者。BCL专注于运用跨学科方法量化城市发展动态,为更好的城市规划与管理提供可靠依据,BCL在成立至今的一年内取得了持续的发展,并获得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广大海内外学者了解中国城市研究的门户和平台。目前已有累计近百位学者和学生加入并成为会员,大家在这个平台上共同开展研究、共同分享成果。BCL所共享的研究数据为其提供了研究基础,共享的工作论文也代表了中国定量城市研究的最新动向。
由北京规划院支持,最新上线的CityIF网站也是云规划的一次大胆尝试。网站提出了城市规划云平台的构想,针对城市中不同群体以不同的“城市界面”提供多样的规划支持与服务。“希望将城市的数据、规划师的智慧,市民自下而上的力量和政府自上而下的力量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规划的云平台,而CityIF.com则是这个云平台从理想迈向现实的第一步。”
2/4 | < | 1 | 2 | 3 | 4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