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体布局
依据规划定位及规划布局构想weinan.focus.cn,结合现状空间构成,使老城区规划结构形态形成以鼓楼周边为核心的“一横、三纵、一个传统街区;一圏、三个景观空间、六功能区的结构形态。”
一横:老城街为东西向的横轴,沿街建筑高低错落有致,建筑退后红线有别,形成以地域建筑风格为主的商贸服务的景观亮丽横向主轴。
三纵:即沿沋河绿水相融的的休闲、娱乐、酒吧一条街;鼓楼西侧的龙泉东路古玩、书画、旅游纪念品一条街;瑞泉中学东侧的夜月路文化、传统手工艺品一条街。
一个传统街区:沋河到龙泉路段规划布置为关中地域特色的传统街区,点缀老桥景观,步行小巷、鼓楼、文庙广场等空间,以追忆老城的感觉。
一圏:利用老城墙的遗址,开辟一圏宽30~50米不等 的绿化景观、保留城墙残垣等内容,形成一圏的绿色景观带。
三个景观空间:一是沿沋河处的入口景观开敞空间。二是鼓楼、文庙处的核心景观空间。三是老城区东入口绿化景观空间。
六功能区:一是沿沋河的绿、水、城相融的休闲、娱乐、茶社、酒吧功能区。二是龙泉路处的商贸服务、古玩、书画为主体的传统街区功能区。三是鼓楼、文庙以历史文化为主体的旅游功能区。四是在印刷厂旧厂房基础上改造的文化、书刊、传统手工艺品加工,关中四合院建筑群的功能区。五是以城中村改造安置、核心广场拆迁安置为主的北部、东部居住功能区。六是东入口处的农家乐功能区。
按照老城区功能结构形态进行总体布局:
(1)滨河休闲、娱乐、绿色景观带规划
规划利用滨河大道改造的契机,打造一条以绿、水、城融为一体与老城区的风格相吻合的休闲娱乐空间。以“绿水景观支撑,历史记忆促商、古城风貌促娱”的开发策略,沿沋河布置绿化景观和亲水平台,沿道路东侧布置传统民居建筑,经营茶舍、酒吧等休闲服务业。
(2)传统街区规划
规划在老城街的西段,利用西门桥遗址,城墙遗址和现状的商贸氛围布置步行商服小街小巷图行天下,主要从事渭南名小吃,在鼓楼的西侧设置古玩市场,主要从事古玩、字画、钱币、邮票等文化艺术品的交易和展示。同时设置各类文化艺术品和高档工艺美术品的加工、复制作坊。
在现有的老城街的西段两侧布置现代的大型购物百货商场及典当、金融、商务等建筑。塑造关中民居特色的街头小品景观及城市家具。
(3)鼓楼广场规划
鼓楼作为老城区的标志性建筑,是城市历史文脉的重要见证。规划为核心广场,广场南北长350米,东西宽148米,规划形成东西、南北两条景观主轴、三个活动空间的空间结构。
南北轴线以木质栈道、柱、树阵、鼓楼等景观为主,两侧各有一排仿古建筑围合。东西主轴以水景为主,在鼓楼前修建拱桥、牌坊等景观。
三个活动空间:一是鼓楼以南的核心广场活动空间,是鼓楼广场的形象展示区。二是鼓楼周边的衬托空间,通过两侧的树阵、南侧的水景、北侧下沉广场,形成对鼓楼建筑形象的衬托。三是北侧的商业广场空间,以两侧的商业用地围合形成带状空间广场。
(4)文庙广场规划
文庙规划强调中国传统轴线关系,并在主轴线上配以文庙应有的主题性景观,在文庙和鼓楼间,沿道路北侧开辟宽约50米的带状广场,在广场北侧布局展现渭南历史文化的历史隧道,并使之与鼓楼广场相呼应,融为一个整体。
(5)夜月公园规划
在夜月路的北段东侧,规划利用低洼地带,规划修建夜月公园,为老城区东片区居民提供一处活动交流的场所。
(6)夜月路商业步行街
规划将原工业搬迁到渭北产业园chinaren,并利用原企业厂房用地布置以文化、书刊、商业、传统工艺为主的步行街,有效组合渭南地区有开发前景的民间工艺艺术,在此进行商业包装开发,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可持续产业化发展。
(7)东入口绿化广场规划
东入口区随着其地位的提升,承担着渭南老城区乃至渭南城市的东向入口职能,规划对东入口形成大面积的绿化空间,利用地形的高差,处理立体景观空间,在塬上建设观景平台,利用塬坡布置浮雕和绿化,将东入口区建成老城区的一处优美景观片区。
(8)安置开发小区
安置区承担着老城改造后的城中村、拆迁居民安置的重要职能,规划选择老城街东侧的花店堡安置区,主要用于老城街两侧拆迁安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0公倾,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可安置户数1500户左右。
龙源新村现址作为老城区改造的第二安置区。对现有的新村进行拆迁,并扩大地块,规划区总面积15公倾,总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可安置户数2000户左右。
文化遗产见证着城市的生命历程,承载和延续着城市文化,也赋予人们归属感与认同感,一座城市不在于其豪华,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不在于其铺张与气派,而在于它与历史的和谐。通过渭南市老城区复兴规划可以看到,渭南老城变了。在老城历史风貌的基础上,城市肌理和地方文脉得到延续和传承。昔日破败不堪的老城,正在被一个新的现代化的新城所替代。
渭南老城区沋河畔17173,老街文化美食街、海兴水岸新城、明泽坊、东湖半岛等仿古与现代建筑相得益彰,抒写渭南老城区的文化与气质。
2/2 | < | 1 | 2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