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软环境”,更是城市竞争力的“硬实力”。
2020年8月30日,成都市获评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政策体系从1.0版的“建体系夯基础”,到2.0版的“学先进补短板”,再到3.0版的“树标杆创品牌”,直至“集创新求突破”的4.0。
经过精耕细作,成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成效显著。继8月8日国家发改委官方账号发文关注成都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的具体举措之后,成都市发改委10日发布相关统计数据,聚焦成都在创新创业、人才流动、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交通便捷六大领域的阶段性建设成果。
2021年净增高新企业1701家
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14家
在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成都制定实施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30条”,推动4所在蓉高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累计37家在蓉高校院所及国有企业出台改革办法,累计900余项成果完成分割确权或赋权,2500余项成果落地转化。
在培育创新创业生态方面,开展“创业天府”行动,建成国家双创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孵化平台74家、各类双创载体268家,在孵企业团队超1万个,举办“创业天府·菁蓉汇”等各类双创活动超200场。
在营造创新创业场景方面,构建“城市机会清单+创新应用实验室+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示范应用场景”场景全周期孵化机制,累计支持创新应用实验室13个,城市未来场景实验室16个,应用场景示范区9个、示范应用场景项目89个。
在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方面,2021年成都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01家、总量达782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14家,数量居中西部城市第1。
在加快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方案实施,挂牌运行天府绛溪实验室、天府锦城实验室,推动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等获批建设,成都超算中心进入国家序列。目前,成都共有国家级创新平台2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2家。
建成天府绿道慢行网5583公里
上半年145天空气质量优良
在创新人才授权机制方面,成都发布“成都人才新政3.0版”,面向市场主体定制化支持机制。试行高层次专家举荐人才制,首批7名被举荐人才获评2022年“成都工匠”,首批93名企业人才获评高级工程师职称。2022年将围绕全市21条重点产业链新增300余名产业领军人才。实施“蓉漂”品牌战略,截至2022年上半年全市“蓉漂”人数达683.5万人。
在保障国际通道畅通方面,推动“全货机+客改货+包机+客机腹舱”多元化航空物流能力提升,新开通3条国际货运航线,国际(地区)客运航线恢复至14条。始发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一万列,全程运输时效缩短至15天。推动天府国际机场、双流国际机场“两场一体”协同运营。2022年上半年客机起降14.4万架次、旅客吞吐1584.2万人次,均列全国第1。坚持轨道交通引领,轨交运营里程558公里,日均客运量达465万人次,交通分担率超过60%,开通快速公交线路13条、总里程300公里,建成天府绿道慢行网5583公里。
此外,成都还加快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完善。截至2021年底,28个地标式公共文化设施陆续建成,新增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46个、“城市阅读美空间”24家。全市22个文化馆和22个公共图书馆全部达到国家一级馆,非国有博物馆数量位居全国第1。2022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145天,PM2.5浓度同比下降10.6%。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让营商环境更国际化,更具标杆引领,成都正疾步快行。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