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城市之“智”重在解决问题

2022-09-21 09:56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胡宇齐

随着信号灯标准化升级改造联网的持续推进,北京已有400多个路口完成智慧升级,中心城区联网联控率达95%,通行效率显著提升。据透露,明年全市将继续对800个路口进行升级,力求高峰时段“路口不堵死”,非高峰时段“只排一次队,只等一个灯”。

交通信号灯联网联控,简言之,就是在路口灯杆上安装雷达检测器,哪道车多放哪道;继而在单个路口“有眼睛,会计算”的基础上,把周边区域的信号灯联动起来统筹决策,提升司机出行体验。这样的技术赋能,也是北京智慧城市建设的生动样本。这些年来,北京大力推进城市智慧化,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城市运行,万千市民生活的家园,正在越来越能感知、会思考、有温度。针对重型货车成为违章重灾区,上线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实时捕捉疲劳、超速及闯禁行等;针对办事耗时费力,基层上岗“数字大脑”,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针对季节性周期性诉求,发挥12345民生大数据资源优势,进行未诉先办、源头治理……事实说明,智慧城市看似宏大,其实具体而微,就渗透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坚持问题导向,就能找到“智慧”的发力点。

技术的迭代更新,赋予了智慧城市发展的无限可能,也让很多问题的解决、公共服务的提升有了现实抓手。特别是对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来说,城市规模体量庞大,市民诉求也更加多元分化,这对于智慧城市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更高要求:“智慧大脑”的建设要跟进,“神经末梢”的畅通更需留意。互联互通的智慧平台搭建好了,有没有遭遇行政壁垒,有没有脱离实际需求,都需要认真审视。再以更大视野看,智慧城市建设越是热火朝天,对于网络、数据、电力等基础设施的依赖也就越大。充分预知智慧城市的脆弱一面,经常性排查风险、做好预案,才能避免极端情况导致“卡顿”。既有技术进步的“面子”,更有民生保障的“里子”,方能为居民提供更为主动、精准、高效的服务。

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的栖息地,也是展示发展成果的全景图。北京是科技创新高地,立足科技进步,兼以人文关怀,把科技力转化为治理力,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必会取得更显著成效,市民朋友们也能更多感受到科技加持下城市生活的便捷与舒适。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