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创新发展
湘江新区大力发展高端三产业
规划提出,核心区将创新发展绿心、湘江新区、长沙东部、株洲南部、湘潭西部。其中,绿心是指长株潭三市结合部,创新发展主题为生态资本利用。将重点保护生态结构,增加休闲游憩、康体养生、生态农业旅游、教育科研、创意文化等功能,限制私有化项目开发,并通过引进高端项目,树立生态品牌等。
长沙湘江新区创新发展主题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商业商务、金融服务、生态旅游等服务产业,提升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的城市新中心。充分利用望城、宁乡、益阳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文化旅游等高端三产业。
长沙东部区域创新发展主题为加快对外开放。依托空港、高铁、自贸区效应,提高长株潭的经济外向度,构建更加开放的发展格局。提倡基于公共交通优先的紧凑城市发展模式,进行土地集约高效开发。以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制造业为主导,大力发展金融、商务、商贸、物流等产业,承担大区域生产性服务职能。
关键词:生态优先
开发要能看山见水记住乡愁
规划明确,城市群总体发展要生态优先、传承文化,彰显地域特色,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方面,建立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和竹埠港化工园区的整体搬迁改造。改造长沙解放垸、黄兴北路、南湖、滨水新城、株洲河东、湘潭万楼等片区,提升沿江城市品质。建设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提升水运能力和湘江水环境质量。湘江中的大中型岛、滩、洲,包括傅家洲、洪洲、蔡家洲、冯家洲、鱼尾洲、鹅洲、甄皮洲等湘江干流7个永久性生态保护洲岛,着力进行湿地保护与恢复。
同时,建设月亮岛—鹅羊山、岳麓山—橘子洲、九华—昭山、金霞山—法华山、空洲岛—空灵岸五个生态景观区。规划建设大昭山、法华山、岳麓山等森林公园、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40处,总面积24622公顷;新建谷山自然保护区、团头湖湿地白鹭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11处,总面积24721公顷。
沿核心区内湘江干流、主要支流浏阳河、捞刀河、靳江河、沩水、渌江、涓水、涟水防洪堤,建设沿江生态绿地。
关键词:交通保障
城际之间建设7条区域快线
根据方案,城市群将构筑联通全国、辐射全省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综合交通体系和综合枢纽体系,构建或提升湘江—长江水运通道、黄花机场空中通道、京广陆路通道、洛湛二广陆路通道、沪昆陆路通道、长渝陆路通道等六条区域对外通道。
规划形成“两条国家运输通道、三条区域运输通道、六条地区运输通道”的走廊布局。国家运输通道为武汉-岳阳-长株潭核心区-衡阳-广州、南昌-长株潭核心区-娄底-贵阳;区域运输通道为宜昌-常德-益阳-娄底-湛江、浏阳-长沙-益阳-常德-张家界、吉安-衡阳-桂林。长株潭核心区为全国性枢纽;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等城市构成区域性枢纽;浏阳、宁乡、醴陵、湘乡、韶山、衡山、汨罗等县市为主要交通节点。
建设内部复合公路走廊,发展中心城市之间的快速交通,改造低等级交通网络,加强农村地区与城市的联系。发展城际轨道交通,远期建设长沙-宁乡-韶山-湘乡-湘潭、长沙-浏阳、株洲-醴陵、长沙-湘阴、长沙-汨罗、宁乡-益阳、娄底-衡阳的区域快线。
加强港口资源整合,推进港口经营一体化发展,发展港口保税物流,提高湘江岳阳-衡阳段航道技术等级,形成以岳阳港、长株潭组合港为核心,衡阳、常德、益阳、娄底等港口为补充,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的港口体系。
加快机场扩建改造,2020年长沙黄花机场建成中国中部国际航空枢纽,开通增加直抵日韩、欧美、澳洲、东南亚的国际航线。适时开展长株潭核心区第二机场研究。新建韶山、岳阳、娄底新化机场及现状的常德机场、建成试航的衡阳南岳机场为支线机场。新建长沙开慧、株洲、炎陵、衡阳大浦、娄底等通用机场。
【背景链接】四个方面调整深化旧版规划
据市两型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自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对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指导作用,但在规划实施中出现了城市群一体化进展滞缓、两型发展转型压力大、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地位偏低、绿心的创新发展未得到充分体现等问题。
随着中国日益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突出城市群战略,湖南提出“三量齐升”战略和“小康梦”、“两型梦”、“崛起梦”目标,将有力促进长株潭两型试验借力突围。2013年国家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的区域纵深发展战略,也给处于“东部和中西部过渡带、长江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长株潭带来重大机遇。
此次规划调整基本延续2008版规划的空间层次和结构,进一步强化空间协调措施,并重点从四个方面对2008版规划进行了调整和深化:一是结合国家与湖南战略要求,进一步完善目标指标;二是结合长株潭的不足与优势,进一步优化战略路径;三是结合政府职责和地方需求,进一步强化行动工程;四是结合改革导向和关键弊端,进一步注重机制创新。
2/2 | < | 1 | 2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