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玲:我和洛阳名城的故事_资讯频道_中国城市规划网 -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自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已走过40个春秋。
40年来,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制度不断完善、理念不断提升、力量不断壮大,保护对象不断扩充,保护利用工作经验不断丰富。
40年来,一大批千年名城的守护者,秉承情怀与责任,发挥专业与技术优势,探索出了众多原创性、全局性、可复制、可分享的名城保护实践经验,留下了一段段难忘的回忆。
值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之际,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推出“规话名城”专栏,该专栏为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发起的征集文章,讲述学委会委员们守住变化中“不变”的文化根脉的故事。
作者 | 崔 玲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委员,原洛阳市城乡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洛阳——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十三朝古都,1500年建都史,3500年建城史,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资源要素富集、宜居宜业宜商的希望之城,更是新时代新思想引领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未来之城。
在学习期间,有幸学习建筑学专业,并师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振宇教授,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学院周若祁教授,使自己对城市规划、建筑等有一点粗浅认识。2009年到洛阳市城乡规划局任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值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阶段,上班当天便向主管副市长汇报第四期总体规划,接着在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上汇报洛阳市总体规划,并负责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上报等工作,直至2012年国务院审批《洛阳市城市总体规(2012-2020)》。在此过程中,深刻体会理解洛阳古都的价值、城市随时代发展的力量、城市规划的智慧以及参与城市建设的荣光。
不断认识洛阳古城价值,规划保护古都格局。洛阳具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有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至2021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54项;举世罕见的都城遗址队列,在邙山与洛河之间,东自偃师,西至涧河口,30余公里范围内以洛河为轴线自东向西一字排列着,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汉魏故城遗址(约100km2)隋唐洛阳城遗址(约48km2),周王城遗址五座都城遗址;邙山陵墓群大遗址,跨越偃师、孟津、老城、西工、瀍河等区,保护范围面积共计约200km2;工业遗产和历史建筑;地下遗存丰富等。洛阳的城市规划历来重视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并在不同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中予以体现。
1953年,为落实国家“一五”重点工业项目,七个国家级重点工业项目落户涧河以西,并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王城公园”,有效保护了周王城遗址主体;二期城市总体规划不向邙山和洛河以南地区发展,对老城采取“加强维护、合理利用、适当调整、逐步改造”的方针,用绿带把周王城遗址、汉魏城、随唐城三个古城遗址加以保护,并有机联系分散的文物形成整体;三期城市总体规划单独编制了《洛阳市历史文化名称保护规划》,规划避开随唐城洛阳城遗址(洛南部分)和邙山陵墓群,使城市空间和文物保护空间分离,将遗址作为永久性绿地,拓展了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的新思路;四期城市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名城所主持编制,其综合分析洛阳古都文物遗址的价值和洛阳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关系,从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入手,大胆创新,提出点、线、面系统保护文保单位、文化遗址的理念,将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作为城市空间发展和功能布局的重要前提条件,即有效的保护了古都洛阳的遗址格局,又展现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智慧,形成洛阳城市发展特色和洛阳模式,为洛阳在不同历史发展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洛阳在“十四五”末实现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重振洛阳辉煌提供了有力依托。
参与洛阳城市建设,为家乡名城保护做点分内工作。
一是洛阳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格局保护。洛阳市第四期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洛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保护原则等。2012年洛阳提出棚户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列进改造计划,是拆除重建还是有机更新?是保留居住业态还是植入新的业态功能?是政府主导还是引入社会资本?……等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无论如何,规划先行都是无容置疑的,我们牵头由东南大学董卫教授担纲编制了《洛阳市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老城区)详细规划》(2012-2020),规划确定了“保护历史真实性、统筹保护历史环境、科学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老城整体格局、老城街巷系统、控制老城空间尺度”的整体保护要求,近十年来,为洛阳老城东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人居环境改善工作提供了依据,恢复了老城街区往日的热闹、活力,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保护了街区整体格局、空间尺度、建筑风格等,逐渐获得了社会广泛认同。
二是洛阳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洛阳工业遗产位于涧西区,是“一五”时期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功能分区明确,建筑风格统一,生活便利,2012年,洛阳市规划局与涧西区政府联合委托上海林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编制了《洛阳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统领工业遗产保护开发工作。在此基础上,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洛阳涧西工业遗产历史风貌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洛阳市涧西区工业旅游规划》,形成了相辅相成、重点突出、方向明确的战略规划体系。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围绕副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积极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以规划为蓝本,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并重,盘活老厂区旧厂房,推进工业遗产博览、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休闲服务融合发展,让“旧”遗产焕发“新”生机,实现“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变。
三是参与隋唐大运河申遗。洛阳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大运河是隋唐时期的经济命脉,也使洛阳一跃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隋唐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始于2004年,以《洛阳市大运河遗产保护总体规划》为依托,参与编制隋唐洛阳城宫城区保护规划,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方案征集,规划审批阶段进行隋唐城宫城区中轴线天际线规划控制等,2013年9月,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姜東辰先生代表世界遗产委员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来到洛阳,对隋唐大运河博物馆和大运河申遗项目含嘉仓160号仓窖遗址、回洛仓遗址的保护展示、环境治理、保护管理、档案建设和监测情况等进行考察,整体比较满意,并于次年申遗成功。
上述工作,得到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也试图在工作中寻求更加适合洛阳城市建设和名城文化遗产保护的解决方案。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各项工作的推进,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方式的实施,以及隋唐洛阳城天堂、名堂等中轴线区域网红“打卡点”的出现,再现名城历史文化魅力和古城时代活力,均得益于前辈先贤的全过程关心和一代代洛阳规划建设人的坚持坚守。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作为一名普通的规划人,必牢记总书记重托,在经济高速增长、人口快速集聚的时代背景下,致力探索高强度发展环境中的洛阳历史文化遗产积极保护之道。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规划学术委员会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