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保护也需要高质量发展,从而满足全国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直工委副主委,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陈槐在接受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两会,他重点关注的领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其实在荒野,我们对濒危动植物保护是比较好的,但是在城市、农村的保护系统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因此,陈槐建议,在城市、农村区域的统筹修复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指标,使得在生态环境修复的同时,也维持生物多样性。
以城市为例,陈槐说:“在全球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对景观本身的关注很大,但是对于其物种、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关注不够。对于整个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来说,本土植物的保护应该受到重视。”陈槐说,“尤其是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可以多选用本土植物作为主要物种,而不是一味引进外来物种。”
另一方面,从乡村来说,陈槐表示,如今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大家更关注产业的发展,但是对于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不够重视。“尤其是居民对于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所以要去引导他们,把乡村变成既美丽又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区域。”
湿地的生态系统保护也是陈槐关注的重点。他介绍,以四川若尔盖为代表的高寒湿地单位面积有机碳储量远高于其他土壤类型,被认为是重要的天然“储碳库”及气候变化的有效“缓冲器”,在稳定全球气候、减缓温室效应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陈槐同时提到了成都的低碳发展。他表示,湿地同样也是成都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三星堆、金沙文明时代开始,成都就是一个面积较大的湿地分布区。从近现代而言,成都平原逐渐开垦并以水稻田为主,成为了著名的‘天府粮仓’,同时分布着大量的河湖网络、水沟和水渠,人为湿地非常广泛。”陈槐强调,为了强化湿地的碳汇功能,未来成都需要保护以湿地为主的农田系统,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