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
中衡设计集团总经理 张谨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如何在城乡风貌与品质上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美丽前景,是我们从事城乡建设专业人员应重点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自身的城乡建设实践,我充分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建设,首先必须‘是中国的’,即能留住本土的根与魂,能让百姓记住乡愁。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城乡建设又必须是立足人民需求、面向现代的。建设人民城乡,打造符合当代生活的活力新空间,使广袤城乡呈现多姿多彩的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图景。”3月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杂志社获悉,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及总工程师张谨带来了《关于统筹中国式现代化城乡建设研究与示范的建议》。
在张谨看来,我国城乡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千城一面”和城乡风貌趋同化,对此她建议:
一、全国范围内开展基于文脉的城乡建设理论研究与标准制定。建议在全国范围内认真研究梳理不同地域特有的文脉系统,对地域文脉要素识别筛选,建立层级体系,形成知识图谱,制定基于城乡文脉延续的规划设计与评价标准,为城乡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城乡风貌建设筑基定准。
二、活化利用历史遗存,数字化技术留住乡愁。对于历史遗存,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加大研究典型地域材料与传统工法的力度,并结合当代技术加以活化利用。研究以数字、绿色、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等突破活化利用历史街区、传统村落瓶颈的关键技术,形成可推广的示范利用。科技赋能建立历史遗存数字档案,建立智能化文脉管控平台,利用现代数字科技进行动态管理,打造有时间维度的“数字孪生城市”。
三、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民生福祉。公共服务高质量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统筹推进高质量人民城市和人民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优先保障公益性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基础设施改善等公共要素落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如推广邻里中心+N模式),更精细化地打造便民生活圈,有效满足公共需求,提升民生福祉,深化践行人民城乡为人民的建设发展理念。培育示范城市,全国推广。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