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社区建设如何规划?城市规划师关彦斌认为:如今,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两邻”理念对老工业基地城市的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理论指导。2021年,我国全面启动了城市更新行动,如何落实“两邻”理念、实现社区这一城市生活基本单元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成为城市更新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
先评估、后设计 守正创新
对于社区规划的前瞻方向,关彦斌认为“要坚持‘先评估、后设计’,做好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更新规划设计,才能提高更新工作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即将实施城市更新的片区,规划设计工作要梳理片区发展历程、开展现状评估,从商、住、文、邻四个方面的特征价值进行系统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更新工作的价值导向。”
商是基因,这是支撑社区活力的重要动力,但由于长期缺乏正向引导和有效管理,社区商业往往走向衰败和低效;住是本体,尽管优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家庭,但幼托设施的缺乏和低品质的居住环境,导致多数住宅换手率高;文是灵魂。值得注意的是,老旧社区内往往蕴含着历史信息和遗存,但因管理需要,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和场所多半被围墙和监控阻隔,曾经作为居民重要记忆的空间,未能转变为鲜活的城市生活场景,场所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邻是纽带。老旧社区的街院空间是承载“两邻”的重要空间载体,街、巷、院、台组成的公共空间系统成为邻里间日常交往的重要场所,公共空间成为邻里关系的空间载体,是落实“两邻”理念的重要抓手。
先聚焦、后统筹 “四生”融合
社区更新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关彦斌认为“需要首先明确更新工作的价值导向,为聚焦开展针对性研究指明方向。重点方向的突破来自更大范围空间资源的整合,而更新规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将时空、需求、问题整合至一张蓝图,明确社区生产、生活、生机、生境四个方面的更新目标。”
生产空间是社区活力的源泉,是社区特色和价值所在,鼓励和保护自发形成的产业聚集区,需要正向引导潜力业态,主动腾退低效闲置业态,对外促进社区产业与城市商圈的和谐共生,对内最大限度降低商铺经营对社区生活空间造成的干扰。
生活空间是居民幸福感的来源,是社区更新的重点,一方面要确保居民居住安全、卫生安全、人身安全;另一方面要以建设完整社区为目标,以低效建筑、闲置空间再利用等多种途径补齐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配套设施短板,完善老旧社区5分钟、15分钟生活圈。
生机空间是社区文化的来源,是高质量生活的亮点所在,将文化保护利用与社区更新结合起来,既要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与修缮,更要将原本封闭的历史建筑用起来、靓起来、聚起来、活起来,成为社区节庆活动、居民日常交往的场所,让文化成为激发社区凝聚力、带动活力氛围的触媒。
生境空间是社区生活的场景,围绕街、巷、院、台,在保证居民生活需求的前提下,通过多种生活场景模拟,塑造有特色的多层次公共空间系统。空间特色源自社区生活,通过鲜活的生活场景更新设计,促进居民交往、引导居民生活方式,建立与社会关系匹配的邻里纽带。
对于社会建设,关彦斌总结:“社区更新应充分遵循有机更新原则,成熟一片,更新一片,分期实施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地方政府和市场机构的承受能力、改造迫切性、产权信息、居民改造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鼓励更新意愿强、群众基础工作开展扎实的片区优先改造。”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