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3武汉城市专题-走进武汉 > 正文

武汉市概况

2023-08-08 15:26 来源:武汉政府网

【地理位置】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湖北省东部、长江与汉水交汇处,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也是湖北省省会。地理位置为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在平面直角坐标上,东西最大横距13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千米,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武汉的最东边在新洲区徐古街将军山村、最西边在蔡甸区侏儒山街国光村、最南边在江夏区湖泗街均堡村、最北边在黄陂区蔡店街李冲村。

【行政建置】2020年,武汉市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行政区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武汉新港等6个功能区。区下辖156个街道、1个镇(新洲区凤凰镇)、3个乡(洪山区天兴乡、蔡甸区消泗乡、黄陂区木兰乡)、2个行使社会事务管理职能的办事处(蔡甸区桐湖农场、江夏区金水农场)。全市群众自治组织3236个,其中,社区居委会1431个,村民委员会1805个。全市土地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建城区面积885.11平方千米。

【历史沿革】武汉历史悠久,早在距今8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先民们就在这水网之域繁衍生息。位于黄陂区盘龙湖畔的盘龙城,筑于商代,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自汉以降经南北朝至元、明,武汉逐渐发展为水陆交通枢纽、商贾辐辏。明成化年间,汉水主道改由龟山北入长江,由此而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明末清初,汉口以商业大镇卓立华中,与北京、苏州、佛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清康熙四年(1665年),清政府在汉阳门外白鳝庙下设“常关”,征收国内商货通过税。1858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1861年3月,汉口正式对外开埠。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水以北地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汉爆发,建立了湖北军政府,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府迁都武汉。1927年元月,汉口、武昌合并为武汉市,划为京兆区。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武汉市正式建置。三镇合并建制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月改为湖北省辖的省会城市。1975年12月原属孝感专区的武昌、汉阳两县划归武汉市管辖。1983年8月,增辖黄陂、新洲两县。1984年5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2年、1995年、1998年,分别撤销汉阳县,武昌县及黄陂县、新洲县建制,分别成立武汉市蔡甸区,江夏区及黄陂区、新洲区。

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发文批准设立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2010年1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简称东湖高新区)成为继中关村后中国第二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11月,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3月,武汉吴家山经济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至此,武汉市正式形成了依托三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三镇鼎足开发的局面。

2016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同年,《武汉市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复。6月,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重点布局三大城市群,将武汉列为超大城市,打造为长江经济带三大增长极之一。

【自然资源】武汉市植物区系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过渡的地带。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的蕨类和种子植物有106科、607属、1066种,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区系成份。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类型。主要树种,长江、汉江以南以樟树、楠竹、杉木、油茶叶茶、女贞、柑橘为代表,长江、汉江以北以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栎、柿、栗等为主。

武汉市动物资源种类繁多,有畜禽、水产渔类、药用、毛皮羽用、农林害虫及天敌、野生动物等动物资源。畜禽动物主要有猪、牛、鸡等10余种、70多个品种。鱼类资源有11目、22科、88种,主要经济鱼类有草、青、鲢等20余种。“武昌鱼”(团头鲂)是经济名贵鱼种,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水禽有雁、鹳、鹈等8目、14科、54种。其中,白鹳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特种水生物有白鳍豚、江豚等,白鳍豚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江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武汉市江河纵横,河港沟渠交织,湖泊库塘星布,滠水、府河、倒水、举水、金水、东荆河等从市区两侧汇入长江,形成以长江为干流的庞大水网,水资源丰富。水域总面积达2217.6平方千米,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6.1%。市域内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条。有湖泊166个,其中,城区内有湖泊43个。有各类水库277座,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总容量9.25亿立方米。共有塘堰8.51万口,蓄水能力3.3亿立方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万千瓦。

全市已发现矿产33种,矿点154处,潜在经济价值8400多亿元。其中,冶金辅料和建筑材料储量最大,拥有全国最大的熔剂石灰石、白云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润土矿储量1.18多亿吨,居全国第一位。优质矿泉水、热泉已发现8处。

此外,还发现金矿点11处,铜矿点9处,锰矿、磷矿点各2处,并有5处发现石油、天然气的“油气显示”。

【地震状况】据史料记载,武汉地区自1345年以来发生大于3级、小于5级的地震共31次,平均20年左右一次,虽然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曾遭受域外28次中强地震的袭击。1999年以前,湖北省内共有11次4.5级的中强地震波及武汉,其中,强度最大的一次是1932年发生于麻城黄土岗的6.0级地震。省外共有17次强震波及武汉,如1986年,台湾花莲发生7.6级地震,武汉有强烈震感;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武汉近百栋高楼发生摇撼;1999年,台湾发生百年最大地震,再次波及武汉。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波及武汉。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武汉有明显震感,这是70年来对武汉影响最大的一次地震。2010年4月6日22时54分23秒,在武汉市蔡甸区军山镇(东经114.09°、北纬30.43°)发生2.2级地震,武汉市局部地区有震感。2019年12月26日18时36分在湖北孝感应城市(北纬30.87°、东经113.40°)发生4.9级地震,武汉有震感。武汉已被列为13座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之一。

【人口分布】2021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64.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1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54.1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4.56%,比上年末提高0.25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34.1万人。全年户籍出生人口8.2万人,出生率8.97‰;死亡人口5.4万人,死亡率5.90‰。【人口分布信息来源于《202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