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京津冀、东北地区暴雨造成的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频发,社会公众对气候问题关注度聚焦。关于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先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重点任务(2023—2025)》等。2022年,我国印发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和《省级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编制指南》。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应对气候变化指出了行动方向。
应对气候变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今后发展方向如何?生态环境保护面临什么问题,如何应对解决?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所所长董战峰向财联社表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践行ESG理念是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手段。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
财联社:近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重要讲话有哪些新提法?
董战峰: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肯定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对当前形势怎么认识、重大关系如何把握、重点工作如何部署等作了系统阐述。
一是强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力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实现了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四大重大转变,具有新的重要里程碑意义。
二是对目前的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作了最新判断。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三是明确了继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这五个重大关系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基本方略。
四是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包括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要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这为全国人民开展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明确路径方向。
财联社:这些新提法是否预示了新的发展方向?
董战峰:此次大会重要主题是“美丽中国”,是对美丽中国建设的再动员、再部署,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进入了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系统阐述了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的主要方面和改革要求,包括财政、税收、市场、科技、信用、法治等,为下一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指明了方向。强调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美丽中国建设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表述
财联社:“美丽中国”的内涵如何理解?
董战峰: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表述。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营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让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财联社:未来如何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董战峰:一是深入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建立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优化绿色发展的空间格局,建立健全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清洁化改造,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全面节约能源资源,推动绿色消费革命,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绿色行动体系,从源头上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减少资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二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源头防控和协同减排,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陆域与海洋,统筹传统污染物与新污染物,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着力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等标志性战役,深化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着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黄河生态保护治理、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等标志性战役。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
三是有效应对气候变化。系统谋划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做好生态保护、环境治理、资源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控制、协同保护、协同治理。立足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突出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牵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
四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治理体系,推进建立健全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经济体系、目标责任体系、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安全体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改变以往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的做法,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财联社:ESG作为近年备受关注的话题,ESG理念的践行对美丽中国的建设有哪些助力?
董战峰:党的二十大与第九次全国环保大会均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践行ESG理念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措施手段。
一是ESG是衔接微观企业绿色治理行为和宏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能够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等宏观转型要求在微观层面落地,为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政策机制。
二是ESG通过信息披露等方式,由资本市场过去关注的企业财务信息进一步拓展,作为其重要补充,这也是企业责任的进一步延展深化,受到投资者、企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进一步强化企业生态环境责任落实,也能够有效提升相关主体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意愿和能力,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等提供助力,推进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治理体系。
三是ESG逐步成长为国际通行的价值理念和市场语言,能够将美丽中国建设的发展成果、方法经验和解决方案通过ESG体系进行宣传,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财联社:ESG政策新走向如何?
董战峰:ESG政策呈四个特点。
一是突出环境信息披露作为ESG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政策工具。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着力推进逐步建立包含污染、气候、生态、资源等在内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在ESG制度建设中以共识强、基础扎实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先行突破,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二是不断健全ESG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多相关部门的统筹协作,形成推进ESG体系建设的合力。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将深化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推动建立强制性与自愿性协同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技术标准与方法体系。金融监管部门强化金融机构信息披露要求与环境信息披露制度的衔接,出台ESG投资指引性文件。企业监管部门逐步强化对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等重点企业强制性ESG信息披露要求。
三是持续完善ESG体系能力建设。管理部门在政策引导、标准指引、披露规则、能力建设等方面起到规范引导和技术指导作用,推动企业和市场参与者完善数据披露等市场基础设施,推进丰富ESG业态模式、产品与服务供给。
四是推进ESG成为构建现代企业绿色治理制度的重要举措。企业在探索既与国际接轨、又适用于我国自身国情的ESG管理体系和方法体系过程中,市场参与者将会从绿色资本市场发展需求出发开展探索,通过各行业在市场实践中不断迭代优化,形成丰富多样化的模式,推进提升企业现代绿色治理水平。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