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动态 > 正文

《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讲述“地名那些事儿”

2023-10-30 14:31 来源:扬州发布

通讯员 吴兴浩 扬州发布记者 姜涛 文/图

近日,《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一书正式出版,并在邗江区竹西街道举行了见面会和分享会,该书分为自然地理、区划建制、街巷道路、园林古迹及纪念地分批分类编纂,力求从历史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好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再现地名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彰显了扬州历史地名保护成果。

8d20d3c2-6b8f-48a3-b7ef-d9ea8d8a05df.jpeg

全市有1086条

保护名录让历史地名永存

“近半个世纪以来 ,扬州的地名有过四次较为集中时段的变化。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城市改造及规范地名;二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兴建工业区新命名的地名;三是60年代中期的‘破旧立新’,更改了一批地名;四是70年代后期开始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一些老地名的消失,出现了许多新地名。地名的变化和消失,不仅使人们失去了共同认知的一些地理标识,还使众多的历史文化信息被人们逐渐淡忘。”市地名专家黄继林告诉记者。

“面对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地名不断消失的现状,扬州在2015年建立了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制度,2016年和2020年扬州市政府分别公布了两批共1086条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并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做好历史地名的保护、利用工作,不得随意变更历史地名,为传承、弘扬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扬州市民政局地名处冯静处长表示,在1086条历史地中,最古老的地名出现于商周,如仪征的神墩、赵墩、郭山、龙埂,宝应的双琚,高邮的周邶墩,江都的竹墩等;而汪曾祺笔下《大淖纪事》中的大淖河,也成了历史地名。

日新月异的邗江区竹西街道立足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则,“老新”结合,开展命名工作,充满了时代色彩。竹西街道张主任介绍,“老”是指在竹西路、上方寺路两侧,作为“古竹西”的文化发源地,道路命名主要考虑使用保留群众口口相传的老地名,或者充分考虑历史文化背景,命名一批有竹西文化特色的地名,如盐厅子路、禅智路、怀演路、四相街、簪花街、松桂街、白鹭街等地名;“新”是指在运河北路、物港路两侧,作为“新竹西”的主战场,道路命名主要考虑反映竹西街道和物流集聚区近十年来的变化,命名一批有发展特色的地名,如华诚路、物华路等。通过对地名命名、地名文化保护工作进行通盘设计考虑,提升了新生地名文化内涵,有效促进了地名文化传承与弘扬。

ca967f47-8117-45bb-8848-ea92f5c2a341.jpeg

“两桥”原来如此

老地名是历史记忆的一部分

没有历史记忆的城市,是缺少内涵的城市。对一座古城来说,老地名是她记忆的一部分。在《扬州市历史地名保护名录》中有黄金坝桥、务本桥的记载。

“以‘黄金坝桥’为例,该桥因黄金坝而名。”黄继林介绍,这是一处典型以功能命名的地名。黄金坝作用是“以蓄内河之水。”推测可能是唐代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时任淮南节度使兼盐铁使的王播开为保漕运畅通而开七里港河时建的。有闸就有桥,因此此桥得名“黄金坝桥”。这一带土质松散,所以在筑坝时土内“薪”为筋骨加固,“薪”是一种芦苇竿,质地坚硬似竹,色泽金黄,故称“黄巾(筋)坝”。后因“黄金”更为民众所熟悉,所以又记成“黄金”。

另一座桥名,则代表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期望和自律,这就是位于小秦淮河上的务本桥。

中国传统社会是“务农为本”,到了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提出“农商皆本”,他认为商品一流通,整个经济就活起来了。而在徽州,很多人十三四岁就出去经商,徽商也雄踞商界几百年。扬州的盐商,徽州商人占了一大半,他们垄断了两淮盐业的各个环节。他们将“营商”也视为“务本”。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建了一座务本堂,最初就用于招待盐商。在务本堂附近的桥、巷子,就称为务本桥、务本巷。

百年间,人们的愿望并不曾改变,都希望脚踏实地、勤勉谋生。因此,“务本”桥、巷之名,从字面的意义上来说就是告诉人们要致力于根本,老老实实,从事谋生的根本工作。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