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4年5月27日下午,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三院联合发起的2024年度院长交流会在清华同衡成功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重塑规划价值”,来自三家具有重要行业影响力的规划机构共23位相关领导参会并围绕“适应或推动行业变革、深化技术和业务交流、三院协同工作领域”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会人介绍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王凯院长带队,副院长郑德高、邓东、张圣海,副总规划师/科技处处长彭小雷,综合办主任耿健,共6人参会;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由石晓冬院长带队,院党委书记刘虹、院党委副书记张晓昕、院党委委员/副院长何芩、副院长路林、总规划师/计财处处长吕海虹、科技委副总规划师/总工办(编辑部)主任周乐,共7人参会;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由袁昕院长带队,副院长郑筱津、袁牧、恽爽、潘芳、霍晓卫,院长助理杨军、卢庆强、于润东,院副总规划师/院总工办主任徐刚,共10人参会。
会议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主持。三院分别围绕各院重点工作,做总体情况介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应对行业波动,共谋未来发展”为主题回顾2023年工作情况并展望2024年主要任务;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近期主要工作以及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建议“积极拥抱变化,共塑行业价值”;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介绍了疫情前后总体生产经营情况,提出应对行业变革时期面临的价值挑战、市场挑战、技术挑战,并倡议来自不同背景的三家参会单位应一起携手应对行业变革、重塑规划价值。
王 凯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石晓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袁 昕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三院参会领导随后在轻松而热烈的氛围中开展了交流讨论。大家共同认为,当下规划学科涵盖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庞杂,规划工作的深度、综合性、复杂性进一步提高,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对规划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在城市更新和存量规划的背景之下,规划院的长远发展也面临更艰巨的挑战,需要思考规划服务如何形成更高的价值。应对行业面临的挑战,初步形成以下几点倡议:
1.以规划建设治理为核心延伸价值链、产业链,向上做智库,向下做服务。
2.发挥规划在重点板块、领域的引领作用,发挥顶层设计的优势,充分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更丰富的规划应用场景,从传统工程技术思维转向互联网思维,从二维土地利用进入三维精细化空间治理。
3.加大技术研发,积极投入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智慧化、数字化是业务转型的突破口,规划+数字是未来的趋势,数据+业务要找到应用场景。
4.优秀的规划队伍是创造更大价值的关键。关注人才培养工作,对“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和发挥好年轻人的作用。树立信心,提振精神,培养知识更全面的储备人才,注重经济学、大数据等方向的人才引进。强调队伍的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的能力,树立行业自信和自豪感。
5.应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规划项目,旧的规划收费标准不足以支撑新的规划业务,需要更进一步挖掘规划价值。
三院领导现场讨论
三院一致同意,今后在技术交流、学术引领、标准编制、重大项目等方面共同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具体包括:
1.在规划工作综合性、复杂性进一步提高的背景下,采用院长会、总工会、专题会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交流,并建立所长和项目负责人层面的沟通机制。
2.在第二届三院技术交流论坛上共同发声,积极提出规划理论前沿和行业热点问题的立场和观点。
3.三院共同参与行业标准的编制工作,有效促进政策制定。助力百姓追求美好生活,支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为多元主体参与城乡建设、赋能城市治理做出贡献。
4.面对市场挑战,加强重大项目合作,积极促进规划市场的良性发展。让规划队伍通过竞争越来越优秀,让规划成果贴近需求越来越有价值。
三院参会领导合影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