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幅度较大的一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10月4日,他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演讲时,又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月24—25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这表明周边外交已成为中国外交的最优先方向,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和发展战略机遇期,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保驾护航。随着我国自身实力的增强,周边外交工作的目标已从“保内”(为国内发展创造稳定的周边环境)发展为“保内”与“惠外”(让中国的发展惠及更多周边国家)相结合。其抓手和切入点便是丝绸之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周边外交突破口
中国的周边外交工作之所以选择丝绸之路作为突破口,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强调历史传承。丝绸之路历史悠久,这说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古已有之,且传承千年不断。从这个意义上讲,周边外交不是新话题,而是中国历朝历代对外交往的工作重点。尽管中国与欧亚大陆一些国家正式建交的时间不长,但双方的合作交流关系早已建立。
二是体现丝路精神。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而且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平台,多民族、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讲信修睦、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心心相印、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这也是现代国际社会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塑造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个古老的合作原则,今天不仅不能丢弃,而且更应发扬光大。
三是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有三条:经云贵通往南亚的茶马古道;经新疆通往中亚、西亚、波斯湾和地中海的沙漠丝绸之路;经蒙古和俄罗斯的草原丝绸之路。今天,这三条通道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陆上对外合作通道,分别联系着印度、巴基斯坦、中亚五国、蒙古国和俄罗斯。通过复兴丝绸之路,可进一步加强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深化互利共赢格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是应对当前国内外环境的重要举措之一,既是调整经济结构和布局的需要,也是抓住历史机遇的需要,旨在借助积累千年的友好情谊和合作经验,维护周边稳定,进而向西开放,与欧亚大陆国家发展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至少包含三方面含义:第一,它是针对欧亚陆路通道上的合作战略,面向欧亚大陆腹地。第二,它不仅仅是中国西部的对外开放合作,也是全国的向西开放合作。尽管西部是开放的主力,但也包括东部地区。第三,不仅面向中亚、南亚、俄罗斯、蒙古等周边邻国,也包括西亚、中东、高加索等地。这一经济带至少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C”型稳定周边带,即从南亚,经中亚,到俄罗斯的陆路周边合作区;二是“V”型欧亚大陆腹地经济繁荣带,从中国西部出发,经中亚,沿里海南岸(通往波斯湾、土耳其、中南欧)和北岸(通往俄罗斯、北欧和东欧)的欧亚大陆腹地合作区。
丝绸之路经济带意味着,中国与中亚、俄罗斯、南亚、西亚、高加索等地的合作将纳入一个整体框架中,彼此相互协调。当前,中国已经确定了围绕周边的合作走廊战略,包括中国—东盟经济走廊、孟中缅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走廊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和人文,但并不限于经济,而是非常广泛,甚至涵盖双边关系的全部。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的,要深化互利共赢格局,首先应该做到“五通”(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夯实合作基础;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抓住历史机遇
当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一是中国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与中亚五国已全部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二是中国奉行睦邻、安邻和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周边国家建立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关系;三是有关各国均将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作为首要发展任务,各国的发展战略规划具有诸多共性,具备共同的目标。
同时,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也面临挑战。一是缺乏大宗商品贸易需求。除能源外,中国与中亚国家缺少相互感兴趣的商品,双方贸易规模总体不大。二是存在基础设施瓶颈,大规模经贸合作缺乏运力支撑。当前中国与中亚国家仅有2个航空口岸(乌鲁木齐和喀什)、8个陆路口岸(吉木乃、巴克图、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都拉塔、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其中,仅在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两个口岸与中亚国家有铁路相连。
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分为两步走:第一阶段,将主要合作对象界定为中亚国家和俄罗斯,打造“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走廊”;第二阶段,待条件成熟后,再将陆路周边的四大对外合作通道(中国—东盟经济走廊、孟中缅印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济走廊)连为一体,形成统一的丝绸之路经济带。
在合作过程中,宜把握“三个努力”:努力寻找共同点(共同兴趣关注点、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发展目标);努力缩小分歧(管控不确定因素、预防冲突);努力把握机遇(在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之间主动寻找机遇)。同时,我们要注意“三个避免”:避免承担与自身实力不符的责任,量力而行;避免“中国威胁论”泛起,让合作伙伴感受到中国的诚意和实惠;避免与其他国家发生冲突或卷入地区矛盾冲突。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