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媒体报道 > 正文
9月7日上午,在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杨保军和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分别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王进展代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向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突出学术本原,二是涵养优良学风,三是深化学会改革。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到场发表讲话。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秦海翔讲话
秦海翔副部长在会上指出,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将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新机制。他表示,将深化城市规划设计制度改革,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编制实施专项规划,解决相关领域问题。
秦海翔副部长表示,建立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新机制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下一步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为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原来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强化城市设计引导作用,特别是正在完善的城市设计管理制度,打通从城市设计到建筑设计、再到工程设计的管理链条,构建建设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闭环管理制度,切实发挥城市设计引领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要创新机制,坚持先体检后更新,把城市体检发现的问题作为城市更新的重点,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推动形成体检发现问题、更新解决问题、评估更新效果、持续巩固提升的工作机制。”秦海翔副部长说。
秦海翔副部长提出,住房城乡建设部还将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城市更新实施路径和模式,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四好”建设,指导各地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规。
同时,秦海翔副部长还表示,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联系全国城市规划设计师的桥梁和平台,汇聚了一大批院士大师和知名专家学者,在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引领规划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期望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继续搭建好这个平台,把最前沿的理论、最鲜活的实践成果带到年会上来,深入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工作水平。
开幕式上,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作视频致辞,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彼得罗·埃利塞作现场致辞,两位国际专家在致辞中一致强调了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
阿纳克劳迪娅·罗斯巴赫表示,“联合国人居署致力于成为推动可持续人类住区和城市发展的关键领导者,城市规划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她认为,中国的城市规划和发展不仅提升了本国人民的福祉,还为全球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实践案例。她指出,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为推进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目标提供了独特的平台,年会主题“美丽中国,共建共治共享”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紧密契合。
彼得罗·埃利塞指出,良好且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需要良好而综合的城市治理,这种治理必须将纵向和横向关系结合起来,实现从社区到区域发展政策的各个层面的合作与协同设计。城市的未来掌握在治理者的手中。城市治理,应像大家所期望建设的城市一样具有包容性。他认为,只有通过协作、一体化的方法,才能打造可持续的具有韧性、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城市。最后,彼得罗·埃利塞主席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建设出既满足人们最高理想,又立足于当今现实的城市。
会议邀请了来自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等领域的七位专家学者,分别从饮用水、双碳目标、人居美学、生态文明理念、城市更新、规划实践、低空经济、城市交通等方面作学术报告。
本届规划年会在“荣誉时刻”环节,颁发了第十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优胜团队、第十八届全国青年城市规划论文竞赛优秀论文、2023-2024年度杰出学会工作者、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优秀组织奖、2022-2023年度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等多个奖项。在“成果发布”部分,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段进发布了《中国公园城市指数2023》;同时,会议还公布了规划领域2024前沿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产业技术问题。
公园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充分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中国特色,直面传统城市发展困境的城市规划建设新模式与新道路,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创新模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指导的《中国公园城市指数2023》,旨在为中国乃至世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套更温和、更包容的新型公共技术产品和系统化、可操作、创新型的解决方案。指数以“和谐美丽、充满活力的永续城市”为总目标,构建了“和谐共生、品质生活、绿色发展、文化传扬、现代治理”五个领域,涵盖技术上可量化、老百姓可感知的15个方向和45个特色指标,总体形成“1-5-15-45”的综合评估体系,为各级城市的自我评估和第三方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