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规划会客厅 > 正文

袁奇峰眼里的双塔、反面例子、福气与遗憾是什么

2014-11-17 10:44 来源:LANDSSS

如无意外,广州第一高楼珠江新城东塔将于本周封顶。从这一刻起,东塔将以5 3 0米的全新高度守卫广州的天际线,它将和西塔、广州塔一起携手,在珠江南北两岸形成三个支点,共同支撑广州作为京沪之外国内第三大城市的江湖地位。

除了作为广州城市竞争力的象征之外,东塔的封顶也意味着广州市过去二十年倾心打造的珠江新城轴线终于落下了最后一颗棋子。在这条新中轴线上有太多的广州之最———最大的市民广场、最大的地下空间、最好的文化建筑、最繁华的商务区和最高的摩天大楼,还有广州的母亲河珠江。

从历史的维度看,广州珠江新城始于1993年的国际竞赛,成形于2003年的规划检讨。在长达二十年的建设期,它首先熬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写字楼市场十年冰封,坚守到2003年写字楼市场重新繁荣和2008年之后爆炸式的增长。从规划的变迁和建设的调整,珠江新城积聚着故事。

因此,趁着东塔封顶这个时间节点,南都记者专访了2003年版珠江新城规划检讨的负责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听他讲述珠江新城当年规划和建设的故事,以此作为未来广州城市建设的参考。

谈C B D的诞生

建现代化大都市,要有中央商务区,要有地铁

随着东塔的建成,广州中央商务区也已基本建成,现在回看珠江新城,几乎把广州最好的城市景观都放在这里了,成为当之无愧的广州城市客厅。珠江新城的设想最早可以上溯到1993年美国规划师所做的规划,当时是怎么想要建设中央商务区呢?

袁: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广州市长黎子流提出要向香港学习,建现代化大都市。什么是现代化大都市?要有中央商务区,要有地铁,正好这两件事凑在一起就促成了珠江新城的开发———通过卖地融资建地铁,同时也把它建成新城市中心区,这个判断现在来看也是对的。所以市政府1993年提出建设珠江新城,当时给珠江新城做规划的是美国规划师托马斯夫人,她在珠江新城里面做了一条从黄埔大道到珠江的轴线。这条轴线出来以后,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之前广州实际上已经建成了从广州东站到天河体育中心的一条轴线,但是到六运新区就断了,因为那个地方是住宅区。当时托马斯夫人的方案把这条轴线继续延到珠江边的海心沙,为现在的城市新中轴线打下了基础。这是一个战略性的选择,其实当时珠江新城规划竞赛有很多个方案,有东西向轴线的,也有块状处理的。但托马斯夫人的方案很明确地提出来要把商务区沿轴线布局、住宅区围绕珠江公园布置,当时把最高的两栋300米高的建筑都放在黄埔大道边,就是东塔和西塔的前身———靠近珠江的建筑矮一点,越远的越高,让大家都看到江。

但是到了1999年左右,1993年珠江新城规划由你接手的时候就改了,珠江新城中轴规划也因此而改变,为什么?

袁:1999年我接手珠江新城规划调整就有新的发现,认为建筑从江边向黄埔大道逐渐推高的做法是不对的。为什么?除沿江第一栋能看到以外,这么做实际上大家都看不到江,其余的都只能看到前面建筑的屋顶。后来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就是把东塔和西塔放到江边去,在珠江新城轴线和珠江的交会处形成戏剧性的冲突点,让珠江、轴线这样一些横向的景观要素和超高层建筑的垂直线条产生碰撞产生一种慑人的艺术效果。结果东塔、西塔再加上当时市政府准备建设的广州塔就形成了目前“三塔夹江”的景观,现在看来是非常成功的。

1/41234>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