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征集工作正式启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诚邀各位委员、相关专业人员围绕年会主题和参考议题撰写论文,积极参加年会学术交流。
1.年会主题
202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主题为“新空间·新业态·新交通”。随着我国城镇化逐步进入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城市发展由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变为存量提质增效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交通如何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的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城市群、都市圈的新空间格局和城市更新过程,积极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业态,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有效应对统筹规划、协同发展、精细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当前迫切需要研讨的议题。
新空间。我国城镇化进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空间使用与治理由建设扩张转向空间效益导向。一方面在城市群、都市圈为主体形态的发展阶段,传统侧重标准和规模的城际交通规划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城际间多元、紧密且品质化的出行需求;另一方面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面临存量土地再开发与交通系统的协同优化,以及精细化治理水平提升等问题。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交通规划也面临迫切的深层次变革,体现环境约束和生态底线思维、由设施规划向服务和政策规划转变、平衡交通发展与生态空间管控关系等。新业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交通行业正在成为新兴产业集群的栖息地,低空经济、自动驾驶、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城市交通具有很强的公共政策属性,需要对新业态对社会不同群体的影响进行审慎评估,增强行业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引导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的良性发展。
新交通。在人民城市发展理念指导下,城市交通高质量发展在关注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同时,应更加关注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协同衔接,立足于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服务供给。从探寻新阶段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自身规律和阶段性特征入手,强调服务人的需求,注重时间效益和设施效率,提升资源配置水平,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2.论文参考议题
(1)城市群、都市圈交通规划理论与实践;
(2)轨道交通站城融合:理论与实践;
(3)城市更新与交通协同治理;
(4)交通新业态与新质生产力;
(5)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6)电动自行车精细化治理;
(7)交通模型与决策支持方法;
(8)人工智能赋能交通规划与治理;
(9)城市交通与公共服务均等化;
(10)综合交通系统韧性与应急管理。
3.论文征集要求
(1)论文征集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30日,论文撰写说明见附件。
(2)论文一律采用网上在线投稿方式,投稿系统开放起始时间为2024年11月15日。投稿网址:https://transport.chinautc.com。
专委会联系人:孟凡荣,张宇
电话:010-58323220,010-58323221
电子邮箱:transport@planning.org.cn
专委会官网:https://transport.planning.org.cn
附件:
2025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撰写说明
1.作者文责自负,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2.全文字数控制在9000字以内,采用Word文件格式通栏排版,不接受其他格式投稿。
3.页面尺寸为A4,边界设定:上下25.4mm,左右31.7mm。
4.文章标题字数不超过20字,三号黑体,居中排版。
5.空两行为文章摘要和关键词,小五号楷体,左齐,首行空两格。摘要需概括文章的主要学术观点,应包括研究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法、创新点以及主要结论,避免空话、套话,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要选择最具有检索意义的术语,词义应尽可能与文章的具体范畴相对应,避免使用上位词或下位词,一般为名词或词组,不得以短句作为关键词。
6.空两行为正文,五号宋体,两端对齐,首行空两汉字,1.5倍行距。
7.文稿采用层次标题形式,即1,1.1,1.1.1,均左齐,一级标题采用四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小四号宋体加粗;三级标题采用小四号楷体;四级标题同正文。
8.插图需注明图编号及图名,清晰度需符合印刷要求。按照出版要求,论文中出现的地图须符合《地图管理条例》,并须要报相关部门审核,考虑审核周期的因素,请作者在论文中尽量避免使用带有完整县级以上行政界线的地图。
9.正文后附注释和参考文献,“注释”两字和“参考文献”四字居中排;注释和参考文献用小五号楷体,两端对齐,首行空两格,1.5倍行距。
10.因采用网络投稿和匿名审稿,文章中勿标注作者信息,论文电子文件名称为论文标题。
11.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规划专业委员会对录用的论文享有著作权中的汇编权、发行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对来稿保留修改权,对所发论文享有中文专有出版权(含电子出版权),如有异议,请事先声明。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