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银行的影子
实际上,对于长三角来说,企业并非不良贷款的唯一制造者。长三角的困局背后,也有政府和银行的影子。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钢贸。
据经济观察报统计,2013年上市银行财报显示,批发零售业不良贷款占不良贷款总量约1/3,其中绝大多数贡献来自钢贸。“全国钢贸的集散地就在长三角。这跟长三角的产业结构有关,因为最初这里的房地产、建筑、船舶都对钢贸存在很强的市场需求,但是后期钢材成为泡沫资金的炒卖标的。无锡的几个钢贸市场都是政府一手推动组建的,包括银行在贷款中的介入,政府也是强力的推手。”接近无锡市发改委一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
银行同样不无辜。
有什么行业能够在短期同时给银行带来规模、存款、利润和增速的大幅增长,既满足绩效考核要求还带来丰厚的利润收益?如果有的话,答案是曾经的钢贸。“2006、2007年到2011年的时候整个上海分行的规模增长几乎都靠钢贸,但2013年不良资产清收报告出来的时候,涉钢贷款占到了98%。”一股份制商业银行上海分行的涉钢客户经理王强(化名)告诉经济观察报。
该人士坦言,即使是在出事以后回头检查钢贸企业的报表和审批材料也都不会发现什么问题,因为这些材料都是银行客户经理手把手教他们做的。
来自建行合规部一人士说,钢贸行业盛时,不仅很多银行对钢材的重复审批等问题视而不见,监管部门对该行业的风险认定亦选择性无视。“其实2011年钢贸业还处于集体狂欢的阶段时,就已经能感觉出存在资金问题。那时候欠息的问题还没有出现,但是每个月到了还利息的时候,不能及时还上的情况已经越来越频繁。我们其实都能明显感觉到,支行也跟分行提了这个问题,但一方面是钢贸给的甜头太大了,银行也像吸鸦片一样,对钢贸欲罢不能。另一方面大家也确实都心存侥幸,觉得行业不会那么快死。”王强回忆。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反而开始增大。商业银行为保证较大利差水平,更多地向高收益高风险领域(如钢贸行业)配置资金。银监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某些银行对同一领域客户存在“逆向选择”,即淘汰稳健型客户、选择冒险型客户。
钱去了哪儿
资金到底去了哪里,来自不同机构的人士看法莫衷一是。
高智船舶总经理李胜认为,很多资金被用于盲目扩大产能,而这些资金现在属于统计盲点。“比如,本来可能只需要三个船台就可满足生产需要,因为拿到了银行的钱就弄五个船台,这部分产能被闲置,体现不出生产价值。要作为资产抵押的话,评估价值也缩水得厉害。”
相似的看法还来自温州打火机协会会长黄发静。黄发静坦言,身边不少人将资金用作盲目扩大产能,也有人投资房地产、矿产、太阳能,甚至用于民间借贷,这部分的资金没有带来预期中的丰厚回报。
来自建行的一位对公业务经理却认为,所谓的泡沫很大程度来自数据的掺假。“真实的钢贸体量远远没有公布的统计数据那么多,但确切数据可能根本没有办法得知。”
中信银行一位“涉钢”客户经理认为,其中也不乏将资产向海外转移的人。
某股份行副行长则告诉经济观察报,脱实向虚是目前解释资金去向的最重要诠释。“以我们的观察,投向股市和房地产是最常规的渠道。房地产泡沫是现在我们最担心的问题。房价虚高,泡沫迟迟未被挤压出来,交易量也没有起来,将资金固化了。”
多位受访人士亦持相似观点,认为房地产仍然是风险尚未充分释放和暴露的领域。
2/3 | < | 1 | 2 | 3 | > |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授权事宜请邮件至www@planning.org.cn,中国城市规划网保留最终解释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城市规划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