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官方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城市规划网> 资讯 >深度报道 > 正文

转型升级:四川成都以科学规划引路

2014-11-24 09:46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记者 王眉灵

民生为先

规划建设“公交城市”

在二环高架上,大容量的二环快速公交沿着专用的公交车道,快捷、准点地转运着乘客——从去年5月底以来,这样的一幕,已成为成都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生动诠释着成都“民生为先”的发展理念。

出行,与老百姓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私家车的剧增,城市道路资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交通拥堵成为城市之痛、民生之忧。2011年底,市委经过充分的论证和调研,提出了中心城区“缓堵保畅”,两年后竣工的二环“双快”工程,正是这样一个成功的尝试。

一“快”是快速路,二环高架全程没有红绿灯,减少了信号灯的交通压力,让汽车可以“畅跑”。这样的快速路,不止一条,成都市规划了一张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包括“三环十六射”,即三条环状快速路和十六条成射线形从中心城区往外延伸的快速路。按照规划,通过快速路网和其他路网,全域交通、市内循环可实现“半小时通达”。

二“快”是快速公交,设置在快速路上的快速公交拥有专用车道,每天的运量最多时已超过30万人次,相当于“搬”了一条轻轨到二环路上。这样的快速公交,将在“三环十六射”有条件的快速路上实行。目前,元华路已经给快速公交预留了空间,红星路、成温快速、金凤凰大道、成渝高速、三环路等均已提出了相关设想。

快速公交的成功,让成都尝到了“公交优先”带来的甜头。成都矢志建设成为“公交城市”,多种形式的交通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规划图上。

2013年,随着有轨电车的规划运用,成都的公交系统形成了地铁、有轨电车、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四种系统,年初,市规划局启动了“四网合一”的公交系统规划,对四个系统进行统筹规划,让各个系统之间能够有效接驳、无缝对接,方便市民换乘。

目前,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成都提出了构建“多网合一”的公共交通体系,轻轨、磁悬浮等均有可能从设想变为现实。今后,大运量的地铁轨道交通、中运量的有轨电车、BRT和基础的常规公交,将成为市民出行的随机选择。

据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将着力融合多种系统,形成通过节点相互衔接、相互换乘的公交网络,同时实现公交服务的满覆盖,最终争取达到公交分担率占机动化交通的60%以上。目前,我市的公交分担率是30%,到2020年,这一比率有望达到50%。

大事记

空间转型升级——

2013年,编制《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构建由特大中心城市、卫星城、区域中心城、小城市、特色镇、农村新型社区构成的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村体系,形成功能互补、错位发展、联系紧密、协调发展的城市群。

2014年,深入推进“三线”划定,确定成都的生产、生活、生态边界。

2014年,出台《成都市城镇及村庄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对全市域内的城镇村庄规划标准进行规范。

生态转型升级——

2012年,《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出炉。

2013年,编制《成都市全域生态规划》,全域成都将形成“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生态格局。

2014年,划定全市永久性的生态红线,竖立“生态红线”界碑。

交通转型升级——

2012年,形成“三环十六射”城市快速路规划。

2014年,启动“四网合一”的公交系统规划,把地铁、有轨电车、快速公交、常规公交进行统筹规划。

2014年,提出构建“多网合一”的公共交通体系,最终使公交分担率达60%以上。

 

3/3<123

相关新闻

学会声音

更多

规划动态

更多

规划会客厅

更多

特大城市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Baidu
map